第220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1
陆仁炳现在一点从事实业的心思都没有,就想着投机。他观察了很久,才基本摸清了沪海的股票市场。
这个年代,沪海的股票交易还处在最原始的阶段,华人还没有自己的股票交易所,租界的沪海股票公所,两年前才更名为众业公所,主要买卖外国企业的股票,政府债券,以及清廷的金币债券。就在四川路与南京东路的交叉口的商场内。国人自己的股票交易,主要集中在大新街的惠芳茶楼里。
茶楼里的交易,主要依靠掮客。众业公所里的股票交易要依赖于股票会员经纪人,总共100席,华人共有13席。
陆仁炳印象中这个时代是有一场橡皮危机的,这场危机,直接导致了清末金融危机,倒闭了一大波银行票号,四川的修路款子都赔了进去。直接导致了保路运动的发生,给清王朝的棺材盖钉上了关键的一颗钉。
不过这场危机,现在刚刚萌芽,众业公所,挂牌交易的橡胶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泡沫。
那个传说中兴风作浪的兰格志公司的股票,也才卖30两一股,虽然那个老板拼了命的为橡胶行业造势,但是现在行情不到,橡皮股的增长仍然在合理范围内。
陆仁炳如果没有急用钱的话,现在入手橡皮股其实是比较划算的。但是要等两年多,才能收割太慢了。
现在的股票交易,相当原始,没有交易大厅,没有电子屏幕。连原始的黑板粉笔交易牌都没有。
股票交易全靠经纪人或者掮客来完成,手续比较繁琐,交易所和经纪人收取交易佣金,交易原始缓慢,而且容易被人操纵。
这个时代的国人,对于股票交易的信任度还很低。敢于进入股市的人,都是极具冒险精神的人,买卖的股票也都是信誉比较好的股票证券。整个中国的人,对于金融经济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
这个时代的国人,都知道洋人在租界建了交易所,对于中国人不利。但是究竟会产生什么危害却不知道。茶楼里的股票交易,问题更多,投机盛行,又没有法律约束,掮客们卷了投资人的钱跑路,合伙哄抬股价什么的时有发生。
大多数人对于股市的看法,都不怎么正面。就在刚过去的6月份,由上海商人袁子壮无锡人的经营煤铁和丝业的大亨周舜卿,联合了一干在上海滩颇有实力的商人,筹划建立华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结果没有被朝廷批准,上海商界也异议颇多,交易所并没有建成。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华人股票证券的交易混乱,连个固定的地点都没有。但是工商界发行的商股融资的需求又特别旺盛,1903年到1907年,国内各省又掀起了集股修铁路的热潮,这些铁路股票也进入市场,加上清政府打通了发债度日的穴窍,市场上有各级政府发售的各种名目的债券。这里边蕴藏着无穷的商机和财富。
这些对于没有什么背景和人脉的陆仁炳来说,都是看的见,吃不着的肥肉。他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干大佬都办不成的交易所,他一个泥腿子当然就更没有机会。像其他商人一样开办一个专门倒卖股票的中介公司,又太没意思。
思考良久,陆仁炳觉得还是从办报纸入手。无论哪个时代,信息都是最重要的财富。而现在的国内市场上,确实缺少一份专业的金融方面的报纸刊物。而这个就是陆仁炳发现的蓝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