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冤家,更不要说不同剧种的同行了。粤戏的班社再困难,在香江这个地方也算是大本营。而流亡香江的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剧种的演员们就更惨了。有点名气的还好。名声不显的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他们也求到了陆仁炳的门下,陆仁炳当然也得给个面子。一方商讨之后,陆仁炳把剩下的十几家剧场,分配给了那些凄凄惨惨的同行們,演出行动,具体的排班也是由他们跟黎耀三他们商议。
他们的人数相对来说不多,安排了一栋公寓楼给他们就住下了。嗯,陆仁炳也不图他们感恩戴德,只是尽一份力而已。不过毕竟这里是香江,其他地区的曲种在这里受众毕竟有限,除了知名的名角儿有些票房外,大多数剧社都是惨淡经营。
这还是有大量外地人口涌入的原因,倘若战事平息,外来人口返乡,估计这些班社真的要门可罗雀了。因此陆仁炳叮嘱黎耀三他们尽量少收他们的场租,算是支持吧。
陆仁炳及八和会馆的义举,受到了各界尤其是戏剧界的高度赞赏。年初携家人留居香江的梅先生,也特地约见了陆仁炳,对这位梨园新星的慷慨仗义表示感谢。
梅先生和他的团队根本不需要陆仁炳他们帮忙,人家的都是挑着场合演出,陆仁炳的戏院想排队还轮不上呢。
现在陆仁炳的剧作理论家的名声已经渐渐传出来了,这也是陆仁炳有意为之。他现在已经算是功成名就,是时候把自己从一个戏剧演员的身份上升到文化人了。
梅先生对于陆仁炳的戏剧理论尤其感兴趣,因此这次会面就成了理论探讨。梅先生去过苏国,见过苏国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也见过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他们三人就是后世著名的三大表演体系的冠名大师。
陆仁炳本来对于梅先生的理论基础还有些轻视,经过深谈之后,才明白大师的水平真的不是盖的。梅先生毕竟也是获得荣誉博士,经过世界各国大师认证的人物。
一番交谈下来,陆仁炳对梅先生的戏剧理论水平深表钦佩。梅先生对于陆仁炳著书立说,系统归纳剧戏剧历史脉络,以及总结华国戏剧表演体系的巨大历史功绩深表钦佩。
但是同时也指出,陆仁炳书中的很多谬误瑕疵,并且也对陆仁炳书中表现出来的傲慢态度提出了批评,“人家西方的戏剧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人家的训练体系成体系,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切不可忙不自大。”
陆仁炳现在也没了刚来的时候的那种愤青情绪,入行越深,越知道戏剧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真的不是自己当初想的那么简单。
所以陆仁炳对于梅先生的批评表示诚恳的接受。陆仁炳邀请梅先生加入华夏戏剧表演体系,后续的版本修订工作,陆仁炳意图召集各个剧种的名角儿,共同编纂新的版本。
他当初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错漏太多,现在是时候搞一个更加严谨的版本了。
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