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朝廷上奏章往来,成了一场骂战。但是这一次舆论都不站在,主持清算张党的李植等御史这一边。追究当初丘橓抄没张家的奏章络绎不绝,与李植等御史形成骂战。
申时行府上一时间车马不绝,官员们都上门求申时行出面,在天子面前保下河南官员。
就在这时,林延潮的奏章抵京师。
林延潮奏章弹劾原归德府知府,同知主谋了御史被刺之案,河道衙门监督不利,至沿河府县河工敷衍,除此二处外,于河南道其他官员一字不提,等同于保下了这些官员。
林延潮奏章一上,本是磨磨蹭蹭一个月多的三法司会审官员立即精神抖擞,马上有了结论。归德府知府,同知为首犯,但河道衙门,及其余官员虽有失职之处,却并非大罪。
于是天子召三辅臣议事,最后商议此案。
当时议论经过外人不得而知,只是后世申时行所撰的文章中窥得一丝半点。
天子召三辅臣至乾清宫暖阁问道:“河南大灾,小民不得安生,其罪乃关于吏弊,或是朕德不修?”
申时行对道,臣等窃见近年以来,并非河南一地,各处奏报灾伤,如陕西亢旱、江南大水、江北又有蝗虫。但河南黄河冲决,委的灾伤重大。皇上圣德方隆,岂宜有此?这是臣等奉职无状所致。臣等自当痛加修省外,整治吏弊。”
天子容色稍宽曰:“丘橓参劾河道官员贪墨,不恤百姓。这些官员当如何处置?”
申时行对道:有司为民父母,若是贪赃坏法,百姓不得安生,自当问责有司。臣有一愚之得,眼下河南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严惩贪官污吏并非治本之道,若要救百姓,平息民怒在于蠲免,在于赈济。”
天子道:“太后说憨山大师有言,朕即位以来,虽是天下太平,但对官员惩罚不免太重,昔日张江陵之案,因言官弹劾不休,牵涉太多官员,官员们人心惶惶,以至朝纲动摇,故而天下才有这么多灾害。朕反思再三,打算恩抚天下。”
申时行道:“圣见高明,深切时弊。臣等不胜仰服。容臣等撰拟手敕,上请圣裁施行。”
天子道:“可。”
于是申时行退下后拟旨,天子御览后昭告天下。
谋害御史吕毓昌的三位奴仆,伪造假证的仵作等一律秋后问斩。
指使杀人的原归德府同知,勒令自尽。
包庇纵容的归德府知府籍没家财,刺配流放辽东,遇赦不赦。
右布政使董汝汉调广东右布政使。
河道总督李子华等其余官员尽数罚俸。
被杀御史吕毓昌追赠参政衔,以三品官之礼下葬,朝廷于其家乡表彰其忠节。
丘橓破案有功,增俸一秩,林延潮禀案情有功,赐银百两。
最后天子重申,不许言官再拿张居正案说事,御史李植,江东之,羊立可等尽罚俸一年。
但官员得得失失,并非如此简单,这一次申时行与言道的交锋,最后言道败北,申时行大获全胜。申时行保住了相位,赢得天子信任,并博得宽大之名。
而丘橓虽被天子嘉奖,但遭众官员弹劾下,清名尽毁,向天子请求辞官。
天子准予致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