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重要成果,为杂交稻种的选育成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随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杂交水稻的研究逐步推向了全国……
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经过10多年奋战,袁隆平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
回想七十年代前,中国的水稻平均产量不到4.5吨/公顷。自1974年以来,一个接一个的杂交水稻品种育成并推广应用,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迎刃而解。据悉,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万公顷,占国内水稻年总种植面积的59%左右,平均产量为7.1吨/公顷。
在国家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正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发挥作用。至今,已有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或引种,增产效益十分显著,被世界誉为“东方魔稻”、“中国第五大发明”(即“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大发明。)。
“在几内亚,本地品种产量1.5-2吨/公顷,我们杂交水稻随便种就有6-7吨/公顷;在马达加斯加,当地品种产量2-2.5吨/公顷,我们的产量可达7-8吨/公顷。与此同时,日本、美国等也都给予了马达加斯加种子援助,但产量都没有超过中国;在印尼,最高单产达12.08吨/公顷,创下了这个国家的新纪录;目前,包括美国等先进国家也引进了杂交水稻;越南引进了我们种子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袁隆平说,“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中,能在国际上长期居领导地位的屈指可数,杂交水稻是其一。”
……
袁隆平成功培养出的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整个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世界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做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3)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
……
柳清扬看那个小人一本正经地看得认真仔细,他实在想不明白,唤弟不过六七岁的孩伢子,怎么会对这么枯燥的东西感兴趣呢?
满怀好奇的他忍不住好笑地问道:“唤弟!这个东西好看吗?”
唤弟摇摇头:“也不如俺娘的故事书好看,俺只是好奇,水稻一‘杂交’,产量就从4.5吨/公顷翻到了7.1吨/公顷,那麦子‘杂交’会翻多少呢?还有棒子‘杂交’又会翻多少呢?还有豆子、……”
“呀——”莱阳农学院毕业的柳清扬听了唤弟这几个连番疑问,不觉倒抽一口冷气。他眼神怪异地望着摇头晃脑的小唤弟,心底油然而生出一丝儿说不清又道不明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