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袁吉大军便驻扎在了阳城,给外人的感觉便是袁吉也如同其他各路勤王兵马一般,在作壁上观。其实袁吉等人之所以驻扎在阳城而没有马上出兵洛阳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在等待,等待远在泰山的鲍信前来会合。到时三路兵马齐聚,一齐兵发洛阳。
趁着这段时间,袁吉等人并没有放松训练人马,尤其是从平舆接受的一万兵马和淳于琼手中的兵马,更加地需要训练和磨合。整个阳城的郊外每天都响起兵士们操练时震天的喊杀声和冲杀声,以及阵阵的马蹄声和“嗖嗖”的发箭声。
由于袁吉军中有着枪兵,所以必须要不断地训练着枪兵和其它兵种之间的配合,尤其是和刀盾兵之间的配合,这个任务也只能交给懂得枪兵之阵的袁烈和袁洪他们了。
当淳于琼第一次看到袁吉军中有大量的枪兵时,就感到有些疑惑,不解地问着袁吉:“将军军中为何有如此多的枪兵啊!这些枪兵精锐倒是精锐,可是这长枪…”
袁吉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这些枪兵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他的威力到时你便会看到。我敢断定,只要经过一场大战,所有的人看到枪兵的威力后,步兵的主要兵器将会全部换成长枪!”
中国几乎从宋朝开始,步兵的主要兵器全部成了长枪,这肯定是与长枪的优点分不开的。所以袁吉非常的肯定,长枪兵一定会大行于世。
看着袁吉一脸坚信的模样,淳于琼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见淳于琼还是不怎么看好自己的长枪兵,袁吉无奈地耸了耸肩。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时让你见识见识一下我的长枪大阵的威力,你就不会露出现在这般的表情了。
不过虽说在阳城因为等待着鲍信而没有进兵洛阳,但并不代表袁吉对洛阳的局势不关心。袁吉已经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到司隶去探查洛阳的动静。得来的消息并不是太好,可是说是非常的震撼。
董卓的西凉大军已经再次增援了十万人马。而西凉的另外两个大佬,韩遂和马腾,不知道受了董卓的什么恩惠,居然也各自提兵来助战。而那些勤王的各地兵马此时却是行动了起来,不过要是认为他们这是要共抗董卓的话,那么你就错了。
只要离董卓的西凉比较近些的勤王兵马此时已经大部转投到了董卓的麾下,反过来听从董卓的命令攻击那些关东的勤王兵马,董卓也派出手下的西凉铁骑助战。于是洛阳的郊外又发生了一场勤王兵马之间的大混战。
关东勤王兵马大败,先是河内太守被河东太守所杀,再是南阳太守的大军被董卓的西凉铁骑冲散,南阳太守也死于乱军之中。上党太守、陈留太守、魏郡太守也纷纷被自己的手下所杀,头颅也是献给了董卓,手下军卒不是被董卓收编,便是逃散。剩下的几位刺史和州牧吓得赶紧调集自己的兵马连夜向关东逃窜。
洛阳城头的卢植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洛阳城外所发生的一切,心中虽然着急,可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此时的洛阳经过一个多月的大战,所损失的兵马很是惨重,已经没有任何的余力去做些什么了,只能一心一意地防守。而城头上的守军见勤王的兵马被董卓打得落流水,不是投降便是被杀散,士气也是一落千丈。若不是卢植等人多年的威望镇压着,说不定这些洛阳的守军直接倒戈投降了。
而最令袁吉惊讶的是,历史似乎好像要重新回到他原来的轨迹上了。介于关东勤王兵马被打败,而关西勤王兵马投靠董卓这件事。为了给洛阳守军一个守下去的希望,在几位大佬的共同商议下,朝廷准备派出朝中的十几个年轻的后生到地方上担任太守之职,然后重新组织地方兵马前来勤王。
此次被放出去的后生之中有袁绍、袁术、曹操、王匡、张邈、张超、刘表和张扬等人,这些人分别被封为魏郡太守、南阳太守、东郡太守、河内太守、陈留太守、任城太守、南郡太守和上党太守。趁着黑夜,这些后生们在各自得力家将以及少数敢死之士的掩护下,纷纷朝着董卓防护力最弱的联营突围。董卓军完全没有料到这洛阳中还会有人突围,猝不及防之下,被不少人给突围了出去。不过还是有些人被董军给拦了下来,死于乱军之中。
董卓见东边的守军防守如此疏松,居然让洛阳中的人给突围了,一怒之下,将那些防守不得力的几员将领斩首示众。这一下子便震慑了所有人,众人不再马虎,重新又将洛阳围了个水泄不通,就连一只苍蝇也休想再从董卓包围的军中冲突出去。
不过最令袁吉忧虑的是,那董卓的兵马在将关东的勤王军打败之后,便迅速地将洛阳四周的关隘也给占领下来,这其中就包括最险要的汜水关和虎牢关。如今这洛阳城已经完全成了瓮中之鳖,有识之人都能看得出,若是没有外军前去增援的话,这洛阳的陷落是迟早的事。
袁吉心中也暗暗焦急,若是此时洛阳城中没有自己的亲人,那么袁吉也不会管它那么多。作为后世而来的袁吉自然对这皇权并不感冒,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你刘家失了民心自然要下台,而你董卓不注重民心,自然也长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