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训练正式开始之后,那些从工程部队调来的人明显就感受到了:吴越国扩编亲从都时所用的训练方式和激励方式,与传统办法之间的彻底不同。
吴良一直以为自己原本在撩浅军里已经算是卖力气的了——毕竟吴越国的撩浅军“绩效考核”可是用上了后世的工程量审计办法的,物料往来钱粮进出也都是复式记账法。这些办法不仅让吴越国的政府工程贪污难度提高了数倍、杜绝了至少七八成原本会被贪墨的物资,也让偷懒的工匠无所遁形,为了拿到计件制的绩效饷银,不得不起早摸黑干活——可是到了这里之后,哪怕是原本已经在严州的千岛湖工程工地上拉了三年的石料车,依然感到吃不住一开始的体能训练。那些原来在工地上卖死力气时间短的,就更是底子不行了。
从三月中下旬开始,最初的体能训练就有三项,一个是所有士兵每天要做两种分别叫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奇怪操练。新兵被要求每日起床睡觉加上午下午一共四次,每次做五十个俯卧撑,一天就是两百个;据说这个分四个时段做的要求,还是上头林大帅希望少量多次、达到锻炼效果才这么要求的。至于引体向上,所有人都被要求每天一次性无负重情况下完成20个,或者是在初手臂外其他部位全身着甲之后做10个——全身着甲,大约会让人的整体重量上升30多斤。如果引体向上做不到额定数额的,那么每少一个,以后的体能锻炼量就会每天额外多10个俯卧撑,直到你引体向上达标为止。
第二类体能训练是竞速跑和全副武装越野行军。全军以指挥为单位,500人一起在校场内进行两里路一圈的竞速跑,早晚各一次,然后每个营的士卒腰牌颜色不同。在跑完时抽取最后一百名的腰牌拦截下来检查,哪个营的士兵落在最后一百名中的人数最多的,那么就会在后一项越野行军训练中受到训练量加大的惩罚。
越野行军的要求则是每日在诸暨周边的山区进行20里路的山地行军,要求除了战靴和绑腿可以不是着甲状态,其余必须全身甲胄,暂时没有重甲的也要在皮甲上挂配重,总计凑出全身盔甲35斤、军帐铺盖行粮等捆扎的背囊15斤。20里路的山地负重行军至少会掉每天两个时辰,基本上是午饭后略微消化一下做好恢复性训练就要开始行军了,到天黑才能回营、缓过气后吃晚饭。而前面所说的场地竞速跑步中每个指挥最慢的一个营,就要当天越野行军多走五里路。
第三类体能训练总算是最贴合军事需求了:每天上午做完俯卧撑和引体向上后,就要训练挥刀或者拉弓。每日可以二选一进行训练,约摸是挥舞陌刀三百次,抑或拉五十斤普通步弓一百次。为了配合挥刀和拉弓的训练,上午其余的时间无非是穿插进行队列训练和军令配合的说明阐述。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士兵都大字不识,甚至左右不分,要想训练队列明确军令,倒是颇显一番混乱,直到刮练了半个月之后才算略有起色。
训练很紧凑,每天的军事训练时间大约有4个时辰。所幸在饮食营养上如今的吴越国很舍得任性钱——关键也是有钱可,有足够的粮秣肉食可以采买,换做如今其他诸侯国,只怕也就后蜀略微可以挤出一点余粮来,换做赵匡胤,靠以战养战腾出军粮来都不容易,哪能和全国耕地平白多收一季占城稻的吴越国相比。
在饭食上,诸暨大营内十万受训亲从都士兵,无论新兵还是老兵都一视同仁。占城稻为主的糙米饭一日三顿管够,早餐喝稀的,中午晚上干的。夜间如果有文化课的,有时候还宵夜加餐。提供糙米饭倒不是说如今吴越国差那么一成半成的出米率,而是因为糙米毕竟营养保留度比较高,维生素全面。光这一条,别国就已经做不到了。
主食之外,剩下的便是肉食蔬菜了,“东坡肉”倒是撩浅军、发丘营那些工程兵原本在做工的那些年里就吃过的了,毕竟吴越国富庶,给力役一般也有三天五天吃一次肉食。只是到了亲从都内,就提高到了确保每天午餐都有一块三两重的东坡肉可以吃。吴越军的训练没有采取用减少肉食来作为对落后人员的惩罚——毕竟这个年代体力不济的人很少是因为肥胖、缺乏锻炼那种搞笑的因素,而是很多人本来就因为营养不良才跑不动、扛不起。这种情况下生搬硬套对付现代人的激励法,用饿饭减肉来“激励鞭策”体能不行的人咬牙反超,那纯粹是“唯意志力”的唯心主义拍大腿行径。
这个时代的猪肉也就在南方的江浙乃至两湖吃的人略多一些,而且不上台面,达官显贵除非是乱世饿得不行、要么是物资匮乏没有别的供给,才会吃一些。只是在烹饪手段上都不高明,以至于没什么人觉得好吃。钱惟昱身边的妃子按照钱惟昱的指示发明出东坡肉这些年来,这种吃法俨然已经是如今这个时代对猪肉的最好处理手段了。东坡肉的士气提振效果之明显,便不言而喻了。
由于猪肉对于增强肌肉力量的优质蛋白含量不够,为了弥补南方人和北方人体格和力量上的天然差距,用营养弥补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手段了。对于这个问题,吴越国的后勤部门把脑子动到了牛肉和鹿肉上面——台湾岛历史上一直是鹿肉的最大产地,原本1640年代的时候,荷兰殖民者可以与台湾的高山族原住民贸易、平均每年买走鹿脯一万五千多头。
如今台湾岛已经开辟了这么多年,对于岛屿深处的山区因为瘴疠和高山族生番问题未解决,不好屯垦,只能是运去水牛种群散放到台湾中部丘陵,多年下来后繁衍生息,再与高山族生番贸易买入猎获宰杀好的“野牛”、“野驴”制品,通过海路从台湾运到浙南。鹿肉稀少,因此只有军官每五天可以供给一顿鹿肉;而牛肉较多,每个普通士兵五天都可以吃一顿牛肉。如此这般代价补充优质蛋白,再配合高强度训练,不用半年这些少年新兵的身高体格都会有明显的改观。
如果说肉食的供给只能体现吴越军需的“土豪任性”的话,那么其余菜蔬的科学化营养配比就显得精益求精了。前述肉食牲畜屠宰后的内脏下水全部也都由大营的火头军处置,动物肝脏被刻意额外收集,补充到肉食当中去,而蔬菜则要求常吃胡萝卜、白萝卜、甜菜诸般食物,其余随意搭配。这样的营养结构,对于培养弓弩手、火枪手、炮手所需要的好视力、夜视能力非常重要,不懂营养学的北宋军队便完全无法复制山寨吴越人的这点优势。
……
白天的辛苦训练背后,晚上新兵们还要全部进行识字教育,经过几年《汉和字典》新式拼音的普及,如今吴越国考不上科举也没啥行当可做的富余读书人劳动力可谓丰富,为了给十万亲从都士兵统统进行初步的识字普及,朝廷也组织了一千多号人的教书先生进行扫盲。
最初的一个月里面,也不追求识字多,仅仅只教授了五十多个简单字——都是和对应假名拼音读音相同的常用字。但是五十多个假名拼音的读法、拼法却是被要求严格记住,****考核、反复加强的。如此一来第二个月开始就从改版的《千字文》开始教习假名拼音拼读法——千字文的印刷上,每个字后面都对应印着拼法,每个教谕还配有两部字典供士兵借阅查询。打好了基础之后,果然识字速度就快起来了。加上对亲从都的士兵文化要求是“看得懂、读得出”而并不要求写字写得多好、没有书法课的要求,一切工作也就简化了下来。最后为了适合这些写字不多的人的速成,军需部门还配备了大量的鹅毛笔。
有了识字课之后,士卒们自然少不得被灌输一些忠君爱国、尤其是忠于吴越王、忠于大元帅的洗脑教育。发展到后来,教谕人员还被要求在每天睡前让士兵们抽出一刻钟,围在一起讲述过往生活忆苦思甜——比如在吴良那个营里面,梁满仓这家伙是淮南流民、原本因为南唐和后周之间的战乱导致全家饿死、只身奄奄一息作为流民逃过江,然后被朝廷雇工给钱,过上了可以吃上饱饭的日子。
而吴良本人因为是“军二代”,从小吃的苦明明不多,倒也被教谕要求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比如说轮到他发言的时候,就说自己世居浙南,总曾祖父那一辈开始,也就是唐僖宗年间就在处州婺州一带过活了,不过因为运气好这片地方是吴越武肃王治下,貌似记忆中祖祖辈辈传言,有六七十年家乡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了……要忆苦思甜,实在是回忆不出多少骨肉分离的苦楚,最多干活多卖点力气劳累一些,便算是苦了。将来一定要向那些苦地方来的战友好好学习,珍惜如今日子的来之不易,绝不把大王四代恩泽当成是理所当然天上掉下来的云云……
这样的话虽然说着谦逊,可是在其他江西兵福建兵淮南兵听来,冲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如今这个时代,北朝都从唐僖宗到赵匡胤换了七个朝代了,打生打死的战乱持续了多少年?而吴越土著居然说七十年不曾见家乡有战争了,这数遍华夏大地,貌似找不出第二块70年家乡不曾遭遇兵祸的土地了吧?中原有五代和唐宋这么多次更替,四川有前后蜀,吴地有吴、唐以及中间摄政的徐氏,马楚亡得早换了刘言周行逢,或许只有喜欢把读书人阉太监的南汉和吴越差不多,但是南汉寿命短得多,君主横征暴敛也重得多……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此一番忆苦思甜的反复思想碰撞,或诉苦,或说世居吴越的好处,新兵们的政治觉悟就这么简单直白地凝聚了起来,渐渐形成了一种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的信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