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钱惟昱在国内徐徐布局,和赵匡胤各自一边恢复国力、加紧军备竞赛;一边在外交场合上貌似云淡风轻地厮杀争夺道义制高点。在开宝二年的初夏,在东海战场上,一幕新的大戏终于要拉开序幕了。
天禄三年五月初一(天禄是选子在日本定的年号,天禄三年等于开宝二年),征夷大将军源满仲以关东尽数平靖再无战事、自己年老不堪行伍为由,奏请去征夷大将军号。经过内大臣藤原为时代表朝廷评议、选子天皇圣裁,准源满仲所请,为表彰源满仲功绩,上“大御所”尊号——就相当于江户幕府时德川家康从将军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一样,仍领畿内大和、和泉、摄津、淡路等四国为世袭领地。不过实际上,这番运作对于源满仲的尊荣待遇影响不大,只是相当于钱惟昱和选子恩准他家世袭数代将军职务而已,作为一种恩宠笼络源氏——
要知道,如今这个点儿还是平安时代,武家建立幕府的历史还没有开始,此前也没有过征夷大将军任命可以世袭的惯例,一般来说都是有战事的时候才任命的总征伐之最高武官。
在源满仲卸任为大御所之后,选子下圣旨册封如今方才25岁的源赖光为“征韩大将军”。在这个封号里面,钱惟昱可是动了很多心思的——按照日本古法,征x大将军的名号本来就不是固定的,本就应该是遇到什么敌人,便命名为征x。只不过历史上除了征夷大将军之外,只有大伴旅人这个讨伐南九州隼人族政权熊袭国的“征隼大将军”是特例。
钱惟昱要笼络源氏彻底帮自己出力,所以世袭高级军职肯定是要允许的,但是世袭也分为普通世袭和“世袭罔替”,前者一般是子孙继承祖辈官职爵位时每一代要降一档,如郡王变郡公、郡公再变成侯爵,县侯乡侯亭侯一档档降;后者则如明朝藩王或清朝铁帽子王一样,每一代都沿用原爵不降级。若是源满仲源赖光父子两代都叫征夷大将军,说不定将来日本便会出现世袭罔替征夷大将军的可能性,这显然很不和谐。如今改源赖光为征韩大将军,与其父不同,以示该职位仍然是因战事而设,那么将来他的子孙该封别的名号也就有祖制依据了,万一将来没有战乱,一级级降级册封别人也没话可说。
……
征韩大将军的名号出来之后,日本国内的人只要不是瞎子,都知道这定然是朝廷要对朝鲜半岛用兵了。源赖光靠着吴越的背后支持、自己父亲的余威和叔父源满季的帮扶,在一个月之内集结起了六万人规模的日军,到北九州博多津集结。其中组成包括清河源氏一脉的嫡系私兵、武家战兵一万五千人,日本朝廷的新募军两万,关东与四国归附的外样名主军队两万五千人。
兵种构成上,马军约一万人,都是清河源氏和朝廷兵马所统辖,外样名主没有资格拥有骑兵部队,步军五万,各部皆有,只是兵器装备配属上档次差距比较大。这些兵力在这个时代基本上也算是刨除留守地方的必要治安部队外,日本国所能调集的倾国之兵了,平安时代足轻少,小规模战争都靠武士解决,如今因为多年战乱,才征募地多了,洗练出了大量可战之兵。再往上征集,就会出现劳动力严重受影响的问题,而且新拉的兵也没有军事训练。
所谓的外样名主,便是在安和之变后投效尊奉朝廷,名义上也一直拥戴选子天皇登基,不敢有异议的那些地方领主豪族了,只不过不是源满仲、藤原为时等几家钱惟昱心腹嫡系的势力。在日本内战的时候,因为这些人已经做出投靠朝廷的姿态了,自然不好再对他们动手。这就好比对付官僚资本家可以没收,对付民族资本家只能“赎买”,如果乱来的话,显然是要失人心的。
然而内大臣藤原为时无论从大势还是内在都可以说是吴越王钱惟昱的铁杆脑残粉,在看到吴越国的强大改变之后,藤原为时一直把日本地区的落后归罪于朝廷暗弱,导致日本一直形同分封割据,无法进行彻底地汉化改革,如今虽然说汉语识汉字在畿内诸国和九州诸国基本上都普及开来了,但是地方权力分封的问题让日本无法改造成单一制的国家政体,也无法推行省州郡县。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场民族主义战争转移内部矛盾,实现“军dui国家化”,无疑是一条很有参考价值的道路。这一点和后世段祺瑞想通过参加一战来结束民国军阀割据,乃至丰臣秀吉想通过进攻朝鲜来削弱九州大名都是一个道理——那两万五千外样名主的军队,便是要在这次战争中打头阵,当炮灰,啃硬骨头的。打完之后,不管剩下多少被淬炼成精锐部队,也都已经被编制缩编,不可能还给原来的领主了。
日本作为岛国,近海海船自然还是不少的,士卒普遍水性也都不错,源赖光按照指示自行筹备了大约一千多条大小船只——其中小早级别的就有近千艘,其余安宅船、关船各或百余艘,或数百艘——足够把六万大军全部渡海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