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超级文化盛宴,难忘今宵天下一统(i)
题记: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全民争看春节联欢晚会。
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
自从1983年,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功举办以来,“春晚”这个新生的文化事物就诞生了,从此,中国老百姓有了看春晚这个“新民俗”,但凡有电视的家庭,都会看这台晚会,所有地方台都必须转播,这是一台前所未有开创先河收视率极高的全民晚会。
据说,仅仅是据说,春晚曾经也经历过挫折,1985年时,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成功举办,开幕式的大气磅礴让央视的管理层觉得在室内演播厅办春节联欢晚会太寒碜了,为了展现宏大场面,决定将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馆。可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晚会演出过程中出现不少不可控的问题,央视后来在《新闻联播》中还特别道歉,从此以后,央视再也没有在开阔的外场地举办过春晚了,都是放在演播厅内完成。(当然,许多年后,当通信等一切技术手段成熟的时候,央视又把晚会办到了场外,并且是,东西南北中,五地联动,热闹非凡,衔接无缝。所以说,什么样的时机、条件,做什么样的事,不可越时而动,这点,非常重要。)
到了1986年,因为有成功也有失败的经验,央视春晚进入成熟期,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已经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年夜饭一结束,大家早早收拾停当,泡上一杯茶,抓上一把果瓜子,开始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着9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大家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已经是多年以来自然而然养成的习惯了。
此时此年此月,春晚的节目和彩排都是非常保密,普通民众是不知道具体的节目安排的,只知道几个大概可能的节目,大概可能会登台的明星,具体的只有等晚会开场了才会知道。这情景和看电视剧差不多,不到下一秒,不经过一段插播广告,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集的剧情,具有充份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其实,这非常不够人性化,这么大型的晚会,干嘛躲着噎着?其实,央视之所以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吊足大伙的胃口,让大伙的期待度爆棚。
有了前几年的“经验”,大家都知道,除了老人,每年晚会都会有新人出现,这其中,有名不见经传突然冒出的,也有平日里大家熟悉已经成名的,每个人都有所期盼、有所热望,在等待着自己喜爱的明星上场,敢情是自个上了春晚舞台一般。
陈雯菲是在邻居家看的春晚,到了八点,春晚准时开始,开场就是喜庆的音乐加上电脑制作的流动字幕,写的是“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当“春节联欢晚会”六个字定格的时候,画面一转,到了演播大厅,观众席上人人都拿着一个小灯笼,此起彼伏地站起来甚至跳起来欢呼,场面非常宏大,紧接着是几个“仙女”手提着篮,吊着威亚从天而降,做着天女散的动作。
“哇!——,好漂亮啊!——”,陈雯菲不由地赞叹。
开场舞叫做《吉祥红灯舞》,先是十几个帅哥美女手挑灯笼,随着节拍和吆喝的节奏挥舞跳跃,然后是一群小朋友们蜂拥而出,唱着“爷爷奶奶过年好,爷爷奶奶过年好。”的歌词,蹦蹦跳跳,一片喜庆。
陈雯菲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差距那是相当的明显,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臊人脸面。
当张也的《万事如意》开唱的时候,家长们都安静了下来,认真地听起这首歌曲。张也的声音甜美嘹亮,长得也漂亮,是不少中年男子的梦中情人,《万事如意》这首歌由张也来演唱,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相比较而言,渔民们更喜欢看的是喜庆的歌曲和舞蹈,比如开场舞,还有这个《万事如意》,还有宋祖英的《辣妹子》,还有今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尹相杰和于文华的《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打渔的,都比较喜欢听歌唱歌,基本都能吼两嗓子,就在于好不好听罢了。
陈雯菲一家三口加上邻居的一家四口(陈雯斐的爷爷奶奶,还有邻居家的两老人呢?都去哪了?情景设定失败!),七个人看得兴趣斐然,津津有味,不时鼓掌叫好,欢呼雀跃,可见看春晚的专注程度。嗑着瓜子,吃着鱼干,嚼着海苔,喝着茶水,看着春晚,忘却了一年的疲惫,对于渔民们来说,除夕这一晚,是一年中最开心最放松的一个晚上了。
当《今夜难眠》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大家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觉得这台晚会就是再有四个小时,也会熬夜看完。在一片长长的道谢声中,在一片相互祝贺声中,一家三口循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踏着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石子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