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的过上了几年,五个女儿女婿,都生了几个小孩,孩子慢慢的开始长大了,到五六岁的时候,孩子要点书了,请老师回家给孩子启蒙。
大的四个女婿看到孩子都这么大了,应该是启蒙读书的时候了,他们家里有钱,请得起先生。
大的四个女婿都请了老师教孩子启蒙,他们读书都不认真,觉得家里有钱,靠老子靠祖宗的家业,都能生活了。
还用辛苦的读书吗?读书这么辛苦,每天吃喝玩乐的,钱都不完,这样的快乐的玩不好吗?
他们有了这种想法,就不怎么认真读书,就算有时候听到了先生的教导,他们也在耳进,右耳出的,从来就没有记住,读书怎么学都学不好。
五女婿家里穷,都没有钱请老师给孩子启蒙,他的孩子很想读书,可是因为没有钱请先生,他的孩子只能站在别人家的窗户,听别人家的老师教学,在泥土地上学写字,学画画。
慢慢的学的很聪明,比那些上学堂的孩子都聪明,他就让他爸爸妈妈买笔墨,他的爸爸妈妈就帮他买回来笔墨,他就这样读书很聪明,觉得能考童生了,就考了童生。
慢慢长大一点,变成了少年了,他就去考秀才,考上了秀才之后,没有银子去京城考试,就回到家里,村里面的人都向他祝贺,他爸爸妈妈向祖宗拜祭,祖坟都冒青烟了,能出一个秀才老爷,见到县令都不用下跪的。
是秀才老爷了,有钱人都请他教书,觉得他的学识很好,人品也好,都喜欢请他教孩子读书。
他从少年一直帮人家教孩子,一直教到青年,这时候存了一些银子,就告别父母,他就上京城考试。
经过半年多的长途跋涉,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走过了过了多少条江河,周车劳顿的终于到了京城,在京城里住了下来,迎接考试。
到了京城,因为没有多少钱的关系,只能住在客店,穷书生和穷书生住在一起!
因为没有银子,就没有各方的打点,已经到了考试的时候!
经过三天三夜不分白夜的考试,他终于考了第一名,很高兴的,他从来没有老师教过,不知道官场的复杂,也没有银子打通关系,根本不知道,官场里的黑暗。
主考官太师,悄悄的,找了他过来,就问他问他家里的情况。
他因为不知道官场的黑暗,他虽然很聪明,但是乡下人都是很诚实的,根本不知道这里面的黑暗。
老实的对太师说,他家里很穷,他读书都没有老师教过,都是在别人的窗户里听讲的。
那太师知道了他的家里的情况,是一个穷人,没有后台,不让他中状元也没有关系,这个穷人不会有地方告状。
就让第二名中了状元,因为第二名的家里有钱,送了一万两的银两到了太师的家里。
太师就让他落了榜,他落了榜心灰意冷的,明明是第一名的,也不能中状元,这样的读书有什么意义?
官场上做不得黑暗,就算他下次还是中了状元,别人也不会让他做状元,身上都没有钱了,只好回家,在家里教书。
因为知道了官场的黑暗,觉得就算是他中了状元,也没有能力做官,官场的黑暗,并不是他一个老实的书生能姓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