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专门对这本书进行了一些了解,原来《少女之心》开始在民间传抄的时间最早约是1974年。这本《少女之心》一开始就属于被查抄的作品,许多读者因为传抄该书受到批斗,乃至被以“流氓罪”劳动教养,但该文久禁不绝。
这本书,有人说就是一本青春期爱情小说,承载了1970年代一代人的性启蒙集体记忆,许多人冒险传抄,偷偷阅读。
为此,《少女之心》成为了人们心中隐讳而又心生悸动的青涩回忆。
据说,北京某图书馆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白先生,曾为这本书的出版费尽周折,一直为《少女之心》不能出版感到遗憾。
白先生曾经告诉记者:“我手里的《少女之心》就是讲述了文革时期很单纯的一个青春期爱情小说。露骨的,充满情与色的内容很少很少,因为那个时代本身对这种事情就是朦胧的。在我看来,它只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根本不是一部黄色小说。”
白先生强调说:“这一本1万字左右的手抄本,在当时并不只有一个版本,但基本都是描写一个少女和一个少男摸索性生活的情境,而里面大量的性活动描写也成为当时它比别的手抄本流传更加广泛的原因之一。”
为了能出版这本《少女之心》,白先生进行了大量的民间搜集,过程并不顺利,在整个搜寻的过程中,他一共找到了7个版本的《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手抄本,文中的大体故事情节趋于一致,但其中涉及的性描写却不尽相同。
直到有一天,一位长期在中国研究“文革”现象,并收藏大量“文革”文物的丹麦女记者叶凤英找到了白先生,拿出了一本几年前在书摊上买到的《少女之心》,请求帮她鉴定真伪。透过这本《少女之心》说明,整部小说实际上是署名“小思”的作者在坐牢时所交代的材料,后来被传抄出来,最后定名为《少女之心》。
白先生告诉记者,曾经在“文革”时看到各个版本《少女之心》的人都知道,那时的故事情节似乎并不重要,倒更像是一部青春期的性教育手册。
然而,丹麦记者拿来的这本《少女之心》中却并没有任何性活动场面的大胆描写,有的都是一些用类似日记体写成的青春回忆以及《少女之心》流传前后的生活原景,文笔略显生涩。白先生意识到,之所以在后来的众多版本中出现了内容各异的性的描写,可能是在传抄的过程中被不同的人加上了“黄”料而已。
正是这本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少女之心》,作品里面涉及到很多性描写,后来新闻出版署发文禁止《少女之心》出版发行。因此,这本书再次被神秘化。
对于《少女之心》的真正内容,我也是后来看到有关媒体报道的白先生对这本书的介绍才略知一二的。
白先生说,看到叶凤英给的这个版本确信《少女之心》的雏形其实是一部‘认罪书’,而且是确有其事。在那个大家整天忙于“革命”与“斗争”的年代,16岁的季少女杨某在被下放的父亲的指派下,发现了母亲与叔叔之间的情感秘密。
为了摆脱这个秘密带给自己的罪恶感,杨不顾母亲的多次恳求,将所看到的一切写成大字报贴到了学校门口。
但这次英勇伟大的“革命行为”,并没有给她带来预想的荣誉和解脱。妈妈被民兵带走了,爸爸和弟弟对她就像仇人,同学们冷眼相看,连老师的赞扬也充满讽刺。
这些内容,实际上与社会上、学校里广为流传的《少女之心》完全不同,也与人们茶余饭后广为口头议论的情节大相径庭。
奇怪的是,与我同龄的人看到我这么早交到了女朋友,都说我一定是看了《少女之心》,不然怎么会懂得俘获女人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