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那边留下的惊喜只会更多。
没过几天,朝廷那边批准去剿匪的圣旨下来了,圣旨上头说得清楚,全权由林将军负责,林将军也可委派信赖之人去做这件事儿。
林将军并不亲自带兵去剿匪,这件事儿交给下面的统领带上一支队伍去就好了,林初黎把给这支队伍配备好的伤药打包好送上马车,看到接收这批物资的人是那天聊天时的那个士兵。
不知道说些什么,索性挥挥手道别。
晏子宁的才名愈显,皇帝有心赏识他,但是晏大儒这一派都立下誓言绝不入仕,林初黎依旧有空的时候带些水果或者点心找晏子宁。
然后晏子宁念书写文章写政论,林初黎最感兴趣的是黎老爷子给晏子宁布置的课业。
不是什么死板的论题,都是当今的时事,不一定是亟待解决的,但都是解决起来十分棘手的。
而且有一部分是当地官员实在摸不着头绪写了帖子上报的。
文臣们光顾着做他的好谏臣了,皇帝手下又实在没几个能用的人才,经商的人才倒是有,挣来的银两也大把。
就是这人命相关的大事儿,银两解决不了。
遇事儿就钱,那也不是正经的解决办法。
皇帝也有高招,凡是地方官递上去的奏折里头有提得深刻又急切需要一个解决办法的,即刻就会有人张榜宣告召集有能力有想法的能人来集思广益得到一个可用的法子。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名利和权势,但是这样的人总是心系这黎明苍生天下大事,再加上有些事情文人解决不了,倒是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子,这样一来各界人士都能关注这一个问题,解决办法是一个接着一个被提出。
这样一来,距离问题被解决也就差不了多少时间了。
只需要静等。
重金悬赏都只能说是个噱头,张贴出来的榜上只有问题和提供给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的场所的地址。
这个场所一般是黎风眠的茶楼,一楼空间大,也方便其他感兴趣但是没这个才能的百姓来旁听,然后既然来了肯定得点上一壶茶,茶也点了不点一两碟茶点也说不过去。
于是又是一笔收益到账。
林初黎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个点子,见晏子宁不忙就会与他探讨这个点子的可行性。
林初黎对晏子宁的佩服也是在这种时候建立起来的,毕竟其他人说也只是他们自己觉得,听的人没啥直观的感受。
换了现场,自己随意提出来的一个想法,这个人能给你说出一二三四五六点不足和七八九十十一点可以这样改进的建议。
然后还结合实际给你说说这样做的利弊,还会拉着你探讨日后的发展渠道和其他。
现在的林初黎已经知道判断一下事情的轻重缓急再考虑是不是和晏子宁讨论讨论,毕竟晏子宁的时间宝贵,不够重要的事情提出来她觉得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这样的人才不能入仕,实在可惜。
但是人各有志,晏子宁对入仕并无兴趣,也未曾提出过对自己不能入仕的反对意见。
高考学考中考各种考试进入了倒计时,好好学习,记得开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