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岁数,周仓足足比胡庸大出了六七岁,可要是论资历,胡庸跟在李贤身旁的时间更为久远一些。
平日里,胡庸与周仓多次比试武艺,周仓战技娴熟,武艺精湛,而胡庸力气虽大,却始终奈何不得周仓。
周仓倒也大方,每一次战罢,他都会善意地点出胡庸的不足之处。
胡庸却也知道好歹,周仓说的每一点,他都记在心头,下一次比试的时候往往就可以感受到了他的改变。
胡庸喜欢周仓的重言信诺,而周仓也觉得胡庸全无心机,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忘年交。
眼下胡庸麾下的军卒掷出了最后一根短矛,而胡庸本人发出一声呐喊之后,直剌剌地冲向了严阵以待的徐州军。
临行之前,胡庸似笑非笑的话彻底激起了周仓的怒火。
战阵厮杀,背嵬军又怎么会拖后腿?
就算正兵营精锐无匹,可背嵬军却也不是纸糊的。
谁能手刃陶应,谁才是真的勇士。
“杀陶应!”
“杀,杀,杀!”
两营三千五百人顿时往徐州军的中军处杀来。
无论是谁,被几千人喊着自己的名字,大呼小叫着要除之而后快,这都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陶应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打湿,他看到,守军的攻势迅猛。
“是谁的兵马?到底是谁的兵马?”
短兵交接,北海军竟然大占上风。
什么时候北海军如此厉害了?
直到这时候,陶应才意识到,北海军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不堪一击。
如果不是传言有误,那么便是北海军己身出了变化。
据说,孔融麾下的太史慈人马不过五千人,那么,昌平城内的一万多人马又是何人麾下?
“周、胡、李!”三面将旗迎风招展。
当陶应的目光在“李”字大旗上停留的时候,他忽然大叫一声,道:“我知道了,这是李贤的军马!”
是了,放眼整个北海国,能够将麾下兵马训练得如臂指使的军将,除了李贤,还能有谁?
难得一见、犀利非常的短矛,以寡击众、身陷重围犹不动摇的军将,这些迥异与其他军马的特点,也只有出现在李贤麾下身上才可以解释清楚。
不知为何,陶应大大地松了口气。
败给成名已久的李贤,总好过败给一个无名小卒来的妥当些。
“二公子,又一伙北海军从城内杀了出来!”
“什么?有多少兵马?”
“兵马在五千左右,为首者应该就是太史慈”
陶应瞪大了眼睛,道:“孔融老儿好大的胆子,为了对付本公子,他可是下了血本,竟然把麾下的两支精锐都派了过来,难道他就不怕老子把他们杀的片甲不留吗?”
“二公子,请速做决断”
“传令下去,速速增援两翼,务必堵住城门,将外头的守军击杀在城外”
“中军所在呢?”
陶应略一迟疑,嘴里道:“抽调一千兵马前来护卫,不得有误!”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