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天晴雨停,孙权觉得我能赢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荆州的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
战场虽然瞬息万变但不离其宗,只要时机得当,未必不能把握战机对孙权致命一击。
刘封没有将心中的想法泄露旁人。
战场不是回合制的策略游戏,不会你来我往的用计破计。
要想成功的用出诈城之计,也需要时机。
古今往来。
因诈城失败而死的,比比皆是,时机未至时,不可轻易用计。
刘封一边向江陵城推进,一边大肆散布流言。
又挑了部分军士或以“探亲”名义或以“逃兵”名义先一步前方江陵城。
当消息传到江陵城时,孙权那本就白皙的俊脸因为怒气而更白了。
“于禁贼子,竟会与刘封小儿罢兵言和!”
“小儿奸诈,若不除之,今后必为江东大患。”
在派于禁去麦城前,曾有左右谏言孙权派遣监军,最终被孙权否决了。
在孙权看来。
若于禁不肯尽力,派去的监军也会被于禁一刀砍了。
若于禁肯尽力,派去的监军又容易引起于禁的猜忌。
孙权想用人格魅力来打消于禁的顾虑,且用三日干粮来制约于禁的二心。
在谋划上,孙权的考虑其实是很全面的。
坏就坏在。
孙权小觑了刘封的胆略。
在粮草不充足的情况下还敢拨给于禁军粮,且笃信于禁拿了军粮后就会乖乖去樊城。
若孙权处于刘封的位置,是绝对不敢如此行事的!
献计者潘濬,则是满脸羞红。
献计时笃定自信,结果却是竹篮打水。
潘濬羞愧的同时又十分的疑惑:刘封什么时候变得足智多谋了?
潘濬自负才学,向来瞧不上刘封。
在潘濬眼中,刘封刚猛有余而智略不足,顶多是有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
而事实上。
假如刘封没有觉醒前世记忆,潘濬的判断是没问题的。
然而世上没有假如。
觉醒了前世记忆的刘封,在行为逻辑上早就跟以前判若两人了。
潘濬用对刘封的固有印象去行计,知己不知彼,能料算成功才怪了。
“至尊,此乃我之过失。”潘濬低头向孙权请罪。
孙权没有责怪潘濬。
当初采纳潘濬的计策时,孙权亦是有过仔细考虑。
于禁会跟刘封罢兵言和,也是在孙权的意料之外。
“承明不必自责,这不是你的责任,只怪那刘封太过狡诈。”孙权善言安抚。
如今城内民心尚未稳定,孙权还需要潘濬尽心效力,自然不会因为潘濬一时献计有失就苛刻潘濬。
还未等孙权跟潘濬商议出对策,虞翻又匆匆到来:“至尊,城内流言再起,称刘封大军来江陵,是为了斥至尊之不仁、彰吕都督之大义。”
孙权愕然:“刘封小儿,斥孤不仁?刘封小儿,又在玩弄什么把戏?”
直觉告诉孙权,刘封来江陵,定是另有阴谋。
虞翻遂将斥候探得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知孙权。
诸如“吕蒙是关羽故友”“吕蒙身患重疾阻止孙权劫掠江陵”“吕蒙对江陵士民秋毫无犯”“吕蒙善待诸士家眷”“孙权猜忌吕蒙”“孙权让吕蒙在寒风中带病巡城”等等在城内流传。
又如“吕蒙病重将死”“关羽大军攻破了陆口”“刘备大军抵达了秭归”“孙权欲劫掠江陵且强迁江陵士民逃往江东”的往日流言在江陵城内死灰复燃。
听完虞翻的陈述,孙权气得拳头紧握,指甲都嵌入了掌心。
“刘封小儿,孤必杀汝!”
孙权不傻。
刘封明摆着是要再逼吕蒙现身破除流言,然而吕蒙如今的病情,现身必死!
对孙权而言,吕蒙现在是不能死的。
吕蒙若死,城内的流言就会变得如猛虎一般,即便有潘濬在也安稳不了城内的民心。
江陵城的确易守难攻。
可再坚固的城池一旦内部瓦解,也会变得脆弱不堪。
“仲翔,吩咐都督府军士,万不可将流言传到子明耳中,若有人胆敢泄密,立斩不赦!”孙权杀意凛冽。
咬牙切齿的声音,听得虞翻和潘濬都是一阵头皮发麻。
虞翻不敢大意,忙道:“至尊放心,我亲自去都督府传令。”
孙权越想越怒,吩咐潘濬:“承明,城内流言交由你来平息,孤要派兵将刘封小儿生擒,方可泄我心头之恨!”
担心盛怒状态的孙权中计,潘濬忙谏道:“至尊,如今江陵城内流言再起,民心不安,需得当心刘封勾结内应夺城。”
“我以为,在流言尚未平息前,可暂时紧闭诸门,全城戒严,再布兵巡城,严查内应;刘封的粮草本就不多,如今又分了粮草给于禁,最多月余,刘封的粮草就会耗尽。”
“待其粮尽军心紊乱时,至尊再派兵出城,定可将其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