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的倒是没错的,毕竟刘晔乃光武之后,阜陵王刘延后代,正牌宗亲。
换个角度来说就是骂刘晔空有一个贤者的脑子,既无德义,又无忠信。
【但这时候唯有刘晔跳出来不同意,此人对于刘备性格看的非常清楚。
“等兄长陈兵许都,我定然立马执刀问此公卿,吾等是蜀还是汉?”
“此策亦有纸上谈兵之嫌。”关羽在脑中细细推敲了一番道:
张飞比较实在,叫道:
“嘿,姓曹的当着他面刨祖坟,他还能不闻不问,倒是好臣子!”
“军师这么一解释俺就懂了!”张飞以拳捶手:
“这人是在骂这刘晔不算人!”
220年十月底,曹丕正式篡汉称帝,在一次朝会上曹魏就提出过一个议题:
刘备是否会因为关羽之死而兴师伐吴?
曹魏朝臣意见很快达成了统一:
如今刘备伐吴,孙权担心咱们也出兵江东才来假降,既能让我们不出兵,又能玩儿狐假虎威恐吓刘备。
嘴上倒是嗤笑一声:“行逆乱之举,反倒不敢认?称汉为蜀,自欺耳。”
蒋琬既不服气也有点愤然:
“世祖之后以身奉贼,主公微末起家反而行光武之事。”
以刘晔的明智权计,要是居有德义,行有忠信,古之大贤也就这样了。
首先认为刘备此人性格刚强,从不服软且不够圆滑。
“曹贼之恩,比得过汉室之恩?”
“自是不如。”孔明摇头:“扬州之乱时曹贼救他于乱军之中确有恩情。”
曹操不取汉中紧接着就是宕渠之战,张飞记得清楚:
“若曹贼知晓张八百之名,怕不是便要强攻益州了。”
“曹贼退兵俺记得是因为碧眼大舅哥去拿那孙十万的头衔吧?”
其次,刘备和关羽的感情,名义上君臣,实际上感情比父子之情都要牢靠。
孙权主动服软了!这可是大事情,朝臣皆贺,曹丕也很高兴,这可是他老子一辈子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面对刘晔的劝谏,曹操做出了那个著名的“得陇不能望蜀”的决定。】
如今关羽新丧,若刘备不能兴兵为其报仇,那要如何给关羽一个交代呢?
“这刘子扬倒是有识人之才。”庞统还挺佩服:
“三言两语便能断定主公必然兵出夷陵,但后世如此之评,恐怕刘子扬不得善终矣。”
“若无主公坚韧,以及诸位将军死战,隆中对亦不过榻上虚谈而已。”
孔明摇晃着羽扇笑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刘备已经对皇叔的身份并不执着,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但更多的还是可惜:
【不同于如郭嘉孔明这样能一策安国的谋士,刘晔在历史上知名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超世之计没有被采纳。
道理浅显易懂,讲完了就该画大饼了:
刘晔认为如今天下有十,曹有其八,孙刘各有一,此前两者守望相助不好打,但现在他们窝里斗,这是老天给陛下你统一的机会啊!
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计策,点齐兵马直插江东腹地,与蜀汉分攻内外,不出十日孙吴就灭亡了。
而孙吴灭亡之后蜀汉就孤零零一个凭什么和我们斗?耗都耗死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