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他也没有听说过这类消息啊。
深吸了几口冷空气,常华祥压下了想要询问一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想法和心中的震撼,思索了一会后开口道。
“如果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了,说不定我们可以换条思路,用电推进.”
说着,他忽然愣了一下,片刻后猛然抬头看向徐川,试探性的问道:“关于航天飞机的构造,你们是不是已经全面抛弃了传统的化石燃料体系,改用了电推进系统?”
虽然是应发展航天飞机的邀请而来的,但电话中徐川也没有介绍星海研究院的航天路线。
在之前的聊天中,徐川也只是和他讨论了航天飞机的可行性,并没有说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和电推进相关的事情,他自然也没有联想到上面。
这会看到了规划文件后,他才突然反应过来,星海研究院走的航天飞机路线,是不是和米国那边的传统氢氧燃料航天飞机不同。
徐川点了点头,笑道:“本来之前打算在电话中和常院士您聊聊这方面的,结果您老听到了我这边在发展航天飞机需要帮忙就直接急匆匆的答应下来挂断了电话,也就没来得及将相关的消息告诉您。”
“星海研究院这边在航天飞机上的发展的确不准备走传统的化石燃料路线,可控核聚变小型化技术的突破,让电推进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事实上,星海航天研究所这边也已经在制造相关的电推进系统了”
简单的将之前没来得及说的一些信息和这位常院士聊了聊,一些技术成果上的东西他也没隐藏,包括空天发动机的理论和模拟数据。
毕竟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出相关的判断。
沙发对面,常华祥又一次愣住了,脸上又带上震撼的表情,甚至还有了一丝麻木。
半响后,他抬起了头,看向徐川道:“千牛级别的推力?!伱们将电推进技术做到这个地步了?”
徐川笑道:“这只是理论和超算模拟的数据,实际上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后续还需要进行测试。”
常华祥迅速追问道:“那你的预估呢?这一款空天发动机能做到多少千牛的推力?”
徐川想了想,道:“理论上来说,这款新型的空天发动机在配套的小型聚变堆支持下,其推力能达到三百到四百kn区间左右。”
“三百、四百.kn”
常华祥脑海中已经彻底麻木了,他愣愣的看着徐川,语气呆滞的问道:“小型聚变堆和电推进系统你们都已经做完了,那你找我干什么?专门炫耀这些成果吗?”
老实说,他这会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和脑海中的想法了。
kn级别的推力.,配合上小型可控核聚变堆,已经足够将航天飞机从地面送上太空了。
有了这两个项技术,都不需要他帮忙,随便在航天领域找个人才就能将航天飞机做出来了。
只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
要知道在今天之前,世界上最强,推力最大的电推进系统是米国nasa航天局的x3推进器。
它采用三通道设计,最大功率102kw,最大推力5.4n。
5.4n,这相对比传统毫牛级别的电推进系统或者霍尔推进器来说,已经很强很强了。
但是千牛,只能说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动力系统了。
虽然以航天发动机的标准来说,300kn的推力并不算很大,甚至是航空体系都有很多的涡喷发动机都能做到这个地步。
比如应用在空客a380客机上瑞达900航空发动机,其推力就达到了350kn左右。
而运用在波音777x客机上的ge9x航空发动机,其推力甚至高到了600kn以上。
但这些都是涡喷,涡喷啊!
电推进做到kn级别的推力,他甚至都忍不住揣测怀疑眼前这位年轻的学者在骗自己,但是又想不出来他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听到常华祥院士愣愣的话语,徐川笑着道:“小型聚变堆和空天发动机只是航天飞机的一部分而已,星海研究院现在缺少一名合适的人来支撑这个大局。”
“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制造,载人航天和登月的规划这些工作。”
“技术上的问题我可以带人解决,但航天领域的统筹,就不是我能搞定的了。”
常华祥从震撼麻木中回过神来,喃喃道:“难怪你之前说半年的时间”
深吸了口气,他看向徐川,坚定的说道:“如果小型核聚变堆和空天发动机能做到你规划的这个标准,给我足够的人,我有把握在半年,不,三个月内带人完成航天飞机的设计!”
从之前的两年,变成现在的三个月,不得不说这时间缩短的幅度简直难以想象。
不过这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相对比米国传统的航天飞机来说,以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空天发动机体系建立起来的动力系统,对于航天器的要求远没有那么高。
米国传统的航天飞机使用是外挂的固体推进器和轨道器作为推进方式,利用液态氢氧燃料作为能源。
优点在于氢氧燃烧产生的热量极高,可以爆发出极大的推力,将数百吨甚至是上千吨的航天器以极高的加速度送上太空。
但优点也是缺点。
极高的加速度不仅对于宇航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且对于航天飞机本身的损耗,尤其是外部的隔热等材料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就是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的隔热瓦击中航天飞机左翼,并形成裂孔导致的。
在加速度这一块,电推进会被液态氢氧推进甩一大圈,但配合上聚变堆作为能源供应,这种新型航天飞机拥有的超强续航能力,可不是传统的米国航天飞机能比的。
它可以通过相对缓慢的速度来完成升空和高空并轨,这意味着其本身对航天器乃至航天员的要求都不会那么的高。
尤其是对航天器外围的隔热材料以及安全防护等相关部件,更是降低了不止一两个数量级。
甚至,在技术成熟后,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都能搭乘这种新型航天飞机前往太空。
作家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