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培养人才。
站到了他这个高度,有时候要考虑的并不只是项目的成功,还有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相关的人才积累。
毕竟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人组成的,而一个大型的项目,也不可能靠他一个人撑起来。
虽然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工作,但后续的优化、拓展、更新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完成。
而现在就是最好的培育时机。
在星海研究院呆了几天的时间,将华星聚变堆的相关工作分配下去后,徐川就回到了南大。
中春的季节,阳光明媚,各种鲜盛放着,将往日翠绿的校园度上了一层五彩斑斓。
“教授,您让我关注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的报道,今天《核工业时报》和《华新报》都已经报道出来了。”
办公室中,汤然手中拿着两份报纸,放到了办公桌上,轻声的说道。
听到这话,徐川微愣了一下,随即迅速反应过来汤然说的是什么。
主要是这事时间拖的太长了,他都差点给忘记了。
“嗯,谢了,我先看看。”
徐川笑着道了声谢,从桌上拾起了报纸。
版面上,小型化可控核聚变的报道占据的弧度并不是很大,就像是一个正常的核工业媒体采访和新闻一样。
翻看一下,内容也并不是很多,主要有梁曲的一些常规采访新闻,以及星海研究院的后续研究工作等一些不涉密的东西。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个小细节是,小型化的托卡马克装置,也就是那个五米左右的聚变堆图片,被放出来了。
正常情况下,在没有得到允许的前提下,这种涉及核心技术的照片是不可能通过审核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外观。
但现在被放出来了,无疑是在增加可信度。
翻了翻报纸,徐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
现在该轮到他了。
放下手中的报纸,徐川点开了arxiv,将早已准备好的稿件提交了上去。
与此同时,他又点开了邮箱,找到了prx(物理评论x版)编辑的邮箱,将相关的论文和稿件,附在了邮件中发送了出去。
不得不说,在邮件发送出去的时候,他心里有种偷偷摸摸干坏事的‘爽’感。
虽然他编写的论文并没有什么问题,所有的方案和路线都是基于星海研究院已经做出来的成果写的,完全没有一点虚假。
但这篇论文,老实说误导性还是挺强的。
至于有哪些国家会中招他不是很清楚,但毋庸置疑,米国肯定会是第一个。
无他,因为米国本身就有着紧凑型小型核聚变的研究装置-‘阿尔卡特c-mod紧凑型聚变堆’!
相信他很快就会看到这个紧凑型聚变堆重启的新闻了。
ps: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