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有十来天了,家里除了面和洋芋做饭就指着油和罐子肉,可不是会费一些?咱家二宝还在吃奶,饭做的不好,我奶就少!再说、家里又不是没钱,你这么计计较较的生害怕我们娘仨多吃啊?明日我交了纳的鞋底,也能领几百文钱,不怕家里没钱可使的。”吴氏见丈夫埋怨吃食用的费,不由有些生气,一家四口在吃饭,怎能不费?瓦州的哪什么军供商行,买的面和肉是便宜,可就是味道不好,不得想些办法将饭味往好调一调?
“谁嫌你和娃娃吃的多了?咱拖家带口的逃到云谷来,不就是为了让伱和娃娃吃口饱饭,把灾荒度过去吗?看咱家二娃子长成这个样子,今年的年成我看是能熬过去了。一般遇到年成,这么大的娃娃可难往活熬!
我想着省钱,主要是思谋着开春之后咱要到田里忙,挣钱的时间就少了,咱省着点,将春忙给熬过去,日子就能安稳着过下去。
对了、肉和油明日先不卖了。我听官人们说,统领府要按户给灾民们发年节礼,年节礼中就有罐子肉和油。还有、年三十的时候,咱们队上还要组织队里所有的灾户吃大锅饭,要弄碗儿菜,想吃多少就多少。”
许知云一边帮着媳妇做饭打下手,一边絮絮叨叨的回着媳妇的话。上工的时候他不爱说话,回到家里话却很多。
“官人们要给咱发年礼?还有这等事?我可是从未听过。瓦州这边的官咋这么好?早知道会遇上这么好的官老爷,咱就应该早些跑到云谷来,还省了今年遭的这份罪!
要逃难的时候,你是千不舍万不舍,差点就让我们娘仨等着饿死。你看现在,咱烧着煤炉吃着饱饭,还分了那么多水田,往后再想逃难都难!”
“这哪是瓦州的官老爷们好?这是云谷的宋大统领好,他是个苦出生,最懂咱种地百姓的苦。为了让官人们用心安置咱灾民,最近一段时间,可是派了不少人抓贪官坏人哪,前几日、我们煤场的大管事,就因为克扣了咱的工钱被抓到洮阳城问审了哪!
听人说、煤场的管事怕是要被问斩!有宋大统领在后边盯着,瓦州的这帮小官给他几个胆子,都不敢苛待我等。”
安置灾民的同时,宋应奎并没有叫停丁焕义的督察巡检工作,反倒是从师范学校和云谷大学抽调人手加强力量。灾民安置这么大的事件,若是不盯的紧一点,难保参与人员不上下其手。大郑那边的救灾措施不就是被基层官员搞的一地鸡毛吗?
“当家的、你说明年咱种地的营生会不会再遭灾啊?好不容易到了瓦州,再遭一场灾咱可就没活路了!”瓦州这边的官吏确实要比大郑那边好,可活下去最终靠的还是自己,到了岁末年初,吴氏不由对来年的情势露出了担忧。
“分给咱的地都是能浇上水的地,咱就靠着黄河,有什么好愁的!在瓦州种地定然比咱老家好,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说起来也是运气、要不是因为藩乱、让瓦州城变成了空城,咱家哪有运气能迁到这么好的地方来?老人言咱关中是沃野千里,可咱种地人心里清楚,关中没好水啊,一遇大旱、就抗不住事,不像瓦州这边,虽然川小、可人家有黄河。在这里占上十来亩水田,娃娃们几辈子都不愁遇年成。这回算是来对地方了!”
俗话说肃陕不分家,关中人对瓦州是有耳闻的,知道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大城,但像许知云这样的农民,对瓦州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没来瓦州以前,他们对瓦州的想象并不好,但到了地方后,灾民们的心一下便踏实了,因为他们看到了在关中都很难有的上好的水浇地。
除了面积太小外,整个关中平原都找不到一块灌溉条件能比得上瓦州川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