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出所料,宋应奎自作主张的政策得到了县里其它义勇队的响应,他们也用这办法与县衙讨价还价。最终县里的政策是军械和骡马可以抵一部分税,不过占比不能超过义勇总数的三成。你总不能全靠一堆装备来抵人手吧?
靖历元年十一月十九,三百多号五营义勇,在总令官宋应奎的带领下,沿着山路近道,往宁西卫城前线赶赴。
四十匹骡马、十来辆板车,三百多了号人,队伍规模看着还行。整整走了七天时间,才赶到了瓦州城与宁西卫城之间的中转种地达河口镇。
达河口镇是黄河与湟水相交之地,去湟水河谷的宁西卫城必须从这里渡黄河,这里也是支应宁西前线大军的物资转运重地之一。征招的助战义勇将在此地报道集结,然后分配具体任务。
拿着盖了瓦州府和榆原县官印的报道文贴,宋应奎进了达河口转运司衙门,找到了具体办事的文房和文吏。文吏瞅着文贴看了半天,像是要从文贴中能看出来一样。
半响之后才开口说道:“榆原县五营镇过来的义勇?你们来了多少人?”
“回大人,小民这次共带了三百一十四人的助战义勇,文书上都有写明。”这个吏员不识字吗?义勇队有多少人,文件上写的明明白白,伱还问?
“本官是问你到底到了多少人,不是问你文书上写了多少。你个贼货,可是要拿着文书忽悠我?”刚说了两句话文吏就变了脸,感觉像是欠了他钱一样!
当官的脾气都这么怪吗?宋应奎有点摸不清状况。但管你是咱想的,五营义勇队实际就到了三百一十四人,于是他硬气的说道:“我部实际就到了这么多人,你这货属驴的吗?啥都不看就撩撅子!我见省里的姜照磨大人,也没你这么大的脾气。”
一个小破官,还这么不好说话,宋应奎有意的说出了自己是关系户的身份。关系就是拿来显摆的,不显摆谁能知道你是关系户的?
“你还认识姜照磨大人?”
“哪是我亲舅爷,我怎么能不认识。”文吏的回话让宋营奎更自信了,他明显是听过自家舅爷的名号,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罢了,既然你部全员到了,哪就拿着我们转运司的条子,立马渡河去海石堡报道。往后你部归海石堡守备衙门转运所节制,负责海石堡到宁西卫城一线的军资运输和护送任务。失了军资,军法从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