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为何不能将药婆和稳婆招进学校当先生哪?
农历九月,洮阳城中秋意正浓,透过泛着黄光的碎片玻璃窗,看着办公室外的树叶陆续脱落,宋应奎生出了一股迷幻之感。秋又要去,又一个冬天要来了。
即将到来的冬天对云谷百姓来说,应该是个好过的冬天,粮食丰收、商路畅通,物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盛和易于获得。
巩昌、宁西卫城和海西堡三大榷场一开,沉寂已久的西北边地商货和物资终于实现了大联通,通过云谷这个贸易节点互通有无、交流汇聚。
繁荣的商贸使得哪怕不处在榷场贸易前沿的洮阳城都热闹无比,宋应奎身处公房内,依然能听到街道上往来不绝的叫卖声。
不过洮阳镇这边,来自域外的商人并不多,多数是来自治下的商人。消费群体也基本上都是本地百姓,今年的粮食收成可以,再加上洮阳城周边能挣上钱的人也多,有消费基础。以至于不少人生出了做点小生意的想法。
街面上最热闹的铺子是军供商行在城中开的两个百货商城,在这两处商城外边,则聚集了一堆买各种小货物的摊贩。
小摊贩们卖的货中,五营那边出产的有瑕疵的混纺布最为畅销。
这些次布军供商行不收,织户们为了减少损失,将其廉价卖给了小贩,小贩们拿到洮阳这边后,因为售价便宜,很受洮阳城周边的农户喜爱。质地次、就质地次,总比没衣服穿好吧?
混纺布要比麻布之类的结实耐穿,对普通农户来说渲染不匀、密度参差不齐都不是不能接受的存在。
除了卖次布外,其它的摊子多数是吃食摊子。油饼、软梨、凉粉、烧鸡、烤土豆,油豆腐各种吃食的味道串在一起,很是诱人。有些嘴馋之人把持不住,身上带的钱很快就会被掏空。
总得来说、洮阳街上,各类物品还算齐全,价格也能让人接受,唯有两样物品既紧缺,又昂贵!
云谷不出产茶叶和,可这两样东西又是西北边地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从大郑进过来的量很有限,一到这边就成了昂贵的奢侈品。
茶还好说,蔬菜类的产品能够替代,就有点难办了,这玩意既是重要的民用品,又是无可替代的军用品,军民对其的需求量都很大,价格高企不下不是好事。
依照穿越之前带的记忆来说,西北这边应该是有产作物的,甜菜是北方的主要产作物。然而宋应奎打听了一圈,却没发现有人知道这东西。莫非甜菜这东西,也是从域外传过来的,到现在还没传到大郑及其周边?或者说这玩意现在还没被培育成产作物?
甜菜找不到后,宋应奎还琢磨过玉米来做,结果是玉米同样没人知道。玉米、土豆、和红薯不是差不多同一时间流传开来的吗?怎么在云谷及其周边,就只有土豆哪?另外两样到那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