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厚熜的质问,司马模登时大惊失色,瑟瑟发抖。
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皇帝陛下会说出这样的话语,这就让司马模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是出现了什么他不了解的特殊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大明皇帝陛下不喜欢他的做法?
这也不对啊。
司马模百思不得其解,对于完全没有贪财好色的大明皇帝,司马模感到十分惊讶,不可思议。
很快就心领神会。
嗷。
是自己的问题。
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这个,对皇帝的威仪有影响!
是自己的问题,应该偷偷安排!
想到这里,司马模立马点头哈腰,赶紧退下,不敢有任何多言。
而朱厚熜那边,则是有些伤脑筋了。
才够犒赏十万人啊?
“太少了。”
朱厚熜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带了五十万人来,而且各军团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兵,嘉靖大明的这台战争机器动员起来之后,直接扩编到了六十个军团。
每个军团可是有五万人的编制!
就连十二团营也被扩编成了十二军团了,只不过是独立于六十个军团之外的十二大军团。
也就是说,大明现在全副武装的军队,足足有三百多万!
当然,也不是所有军队都是五万人的编制,不少军团也没满编的。
而且这三百万之中,野战军团数量还是三十个,另外一百多万,可以称得上是二类兵团,是真的进行屯田和日常守备所用。
不过对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朱厚熜几乎可以说是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兵力,虽然目前还是只有五十万,但有源源不断的军队赶来。
目前分布在新世界的大明军队,总数已经超过了八十万。
而各种武道呼吸法,也已经开始在军队之中推广了开来,第一时间进行锤炼。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朱厚熜甚至都不用去征讨,只需要安稳等待十年,十年之后,大明军队东出,荡平天下不成问题。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供应起百万级别的大军,而且个个都是修行者,顶多有十万人众。
在这种巨大的差异之下,大明又怎会不能横行天下呢?
不过无论如何,朱厚熜现在都已经确定好了一切。
“王琼,犒赏三军……洛阳宝库里的东西就不动了,用咱们自己的……当然,授田为主。”
朱厚熜淡然道:“按功授田,神州一亩良田,可换得日本、安南、朝鲜良田三亩,可换得澳州良田五亩,美州良田十亩、欧州良田二十亩、非州良田五十亩。”
“军功以授予外地良田为主,神州良田及神州周围核心区域良田为辅,授予外地良田者,可赐黑奴、白奴为其耕种,也可由官府代为管理,但却要收缴三成收成为报酬,其余七成则按正常赋税进行。”
嘉靖朝大一统之后,外面的地实在是太多了,根本种不完。
因此,在封赏其他地域的良田,自然是大方无比了,而神州本土,则自然是扭扭捏捏了起来。
那么,家人在神州居住,不想远行怎么办呢?
没事,大明官府一键托管。
你每天只需要在家里躺着拿钱就行,就相当于大明官府帮你种地,你当地主老爷了。
这种情况,可以让将士们放心。
毕竟不同于其他官府的时代,无论是百姓还是将士,对嘉靖朝的信任程度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没有丝毫质疑。
毕竟当今天子陛下英明神武,他们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而大明在六十个军团之外,还有十五个外籍军团。
来自天南海北,欧洲、美洲、非洲……黑的白的都有,主要负责当地治安问题,负责在当地当人上人。
他们的军械,也是落后的,自然比不上大明先进的武器装备,甚至连朝鲜和日本都不如。
主要组成部分,其实还是原先的部分贵族。
他们跪得快,为了便于统治,所以干脆就没有废掉,而是得以保留,让他们协助大明进行统治。
等大明在新世界这边的事情忙完,就可以开始着手收拾他们了。
“是。”
王琼闻言,立马领命告退。
而很快,在司马氏诸王的欢喜迎接之下,大明天子入城,洛阳百姓们欢呼鼓舞,欢迎王师入城。
在朱厚熜到来之前,洛阳城很显然的曾经遭遇过一场规模不小的叛乱。
经过这场叛乱,洛阳城中守军唯有一万五千余人,而且……质量堪忧,朱厚熜甚至觉得他们在前不久可能还是流民,真正的精锐只有两三千人而已。
“将降兵打散,同我们一路收拢的各地兵卒进行杂乱插入,重新整合。”
朱厚熜淡定地开口说着:“不能让他们保持原有编制。”
这是常识,朱厚熜不说,俞大猷自然也会明白这一点的。
但还是提一嘴为妙。
“是,末将这就去办。”
俞大猷点头,接着便道:“末将请司马宴,随末将一同前去。”
说罢,俞大猷又补充道:“司马宴负责洛阳城防,部将颇多,若有其相助,可节约时间。”
“准。”
朱厚熜点头同意,而俞大猷闻言之后,立马领命而去,犹如一个工具人。
在俞大猷离开之后,朱厚熜也是深吸一口气,望着这巍峨的宫阁,朱厚熜兴致缺缺。
对于朱厚熜而言,洛阳宫殿初一看,恢弘大气。
但进入宫殿之内后,情况则大不相同了。
这个时代,还是有点太朴实无华了,和大明相比,在生活方面自然是相差甚多。
毕竟越古代,生活条件也就越艰苦。
就算是大明皇帝,想要在明朝享受着现代普通人的生活,也是非常困难的。
唯一的优点,就是有偌大的权力,想干嘛就干嘛。
朱厚熜淡定地坐在龙椅上,俯瞰整个宫殿,总觉得这个宫殿有一股异样的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这里,承载了东汉以来百年兴衰,从东汉到曹魏,最后又到了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