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我男朋友又要装逼了
望江名门。
“老弟,我跟你说,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染缸,我们国家还是一个人情世故最倚重的国家,你对世界的期待太过于理想化……”三杯下肚,被酒精和王子昊影响,徐博又开始跟女儿的男朋友称兄道弟。
一旁的莫宝儿听得嘴角直抽搐,前晚跟女儿男朋友下的赌注,现在看起来好像是个笑话。
她管得了女儿男朋友,管不了徐博啊。
不然徐博也不会早早地就只想努力工作,只想钓鱼,只想打高尔夫球什么的,对女人,则几乎没兴趣了。
“大哥,我知道,读书只是为了让普通人增加知识和学历,不是让他们跨越阶级。豪车别墅,不是读书能拥有的。”王子昊有老王的潜质,喝了酒后,胆儿肥,话也比平时多。
徐美丽笑眯眯的,闺蜜的爸妈她见过多次,决然不会像她爸这么好说话,甚至都不如她妈妈的眼光好。
柳河东夫妇没一个在仕途上混,商人的气息太重,相互影响。
徐博对钱,甚至对很多利益都不太看重,跟了他一辈子的莫宝儿,想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只要男朋友多来几次家里,莫宝儿自然而然就会接受他。
听到王子昊又喊哥,莫宝儿心头一跳,她最担心老公和女儿的男朋友拜把子。
这一拜,她毕生的心血,大部分都得交给对方,外孙姓王也得交。
这可不是她想看到的,她想让外孙姓徐,才甘心把毕生大部分心血交给女儿。
不过这个小伙子看世界看得很清楚,是个明白人。
读书不是不能改变命运,只是很有限。
“见识不凡,你年纪轻轻的就能看得这么透彻,不错不错。”徐博夸赞小老弟。
王子昊有些心虚,这是柳飘飘跟他说的。
柳飘飘不是他女朋友,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不怕打击他,甚至丝毫不担心会伤到他的自尊。
徐美丽和柳芊芊就很善解人意了,很少跟他说他不该知道的事。
比如她们就不会跟他说,她们身边有的女人会“好”到结婚久了,没激情后,鼓励丈夫去会所寻找新鲜感,让婚姻保质保量。
“姐,我敬伱一杯。”王子昊举起酒杯,对莫宝儿说道,“茜茜遗传了你的好基因,我能遇到她,最先感谢的人是你。”
莫宝儿脸上笑盈盈的,但心底早就想把这个不要脸的小男人扔到湘江里去。
“那是你们的缘分,我也应该感谢你,茜茜谈恋爱后,跟我的关系越来越好,比以前孝顺多了。”莫宝儿说道。
徐美丽翻了翻白眼,你这话是反着说的吧。
知道我谈恋爱,你是挺高兴,但一发觉我想跟这个男朋友结婚,立马就翻脸。
莫宝儿跟闺蜜爸妈差不多,只想女儿谈恋爱,结婚不行,得先过他们那关。
餐厅靠窗,一百八十度江景,酒喝得差不多后,外面早就万家灯火。
对岸是河西的麓山和几所大学,没有什么高楼,灯光秀主要集中在河东这边。
河西下游倒也有灯光秀,不过有点远,也没河东这么密集。
徐博忽然对莫宝儿说道:“宝宝,去书房,把我写的那首诗拿来。”
那是他憋了几个月,才憋出来的一部作品,是他的得意之作,巅峰之作。
“大哥,原来我们是同道中人啊。”还没看到徐博的作品,王子昊就一顿马屁。
奈何这马屁拍得好像不对,徐博眼神有些鄙视:“我们肯定不是同道中人,你比不得我。”
跟我聊过人生深度的那些女孩,都三十以上了吧。
就算没三十,你也没机会。
“虽然你是我哥,但也不能太自大,这方面我比你专业多了。”王子昊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正起身准备去书房的莫宝儿无语,牛头不对马嘴。
我家老徐的同道中人数不胜数,但肯定不包括你。
徐美丽对莫宝儿冷笑连连,看你找的老公。
我男人肯定不像你老公,我不会让他有同道中人,闺蜜也不会。
至于别的女人,我没办法,但我男人的同道中人,肯定屈指可数。
“我们还是有代沟,好汉不提当年勇,喝酒。”徐博对往事没什么留恋的,美女皆浮云,过眼云烟。
王子昊也不纠结这个,跟徐博继续喝酒,放下酒杯后,他问道:“大哥,我有个问题,想请你解惑。”
“你说。”徐博满面红光,喝高了。
在外人面前,他喝高也很清醒,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但跟女儿男朋友,对方又不是体制内的人,可以畅所欲言,他很痛快。
王子昊问道:“有个读者在书评区问我,他的生日在国耻日,可以买蛋糕庆祝吗,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想请教大哥。”
徐博呵呵一笑:“如果他连庆祝自己生日的权利都没有,那先辈们抗战胜利的意义又在哪里?”
王子昊恍然大悟。
这话透彻,姜还是老的辣啊。
“大哥,佩服!”王子昊拍徐博马屁,“受教了,我这就上去给读者回答,我的路人缘肯定蹭蹭往上涨。”
说着,王子昊拿起手机,登上绯月中文网app,打开《遮天》书评区。
“你还在写这本书?”徐博脑袋探过去。
做为公众人物,王子昊的隐私并不多。
徐博就知道他在网上连载的作品,只是完全看不下去。
莫宝儿也想看,但看了几章后,她差点破口大骂,写的什么玩意儿。
怪不得一天能写几万字。
不一会儿,莫宝儿把徐博写的佳作拿来。
“你看看,写得怎么样?”徐博接过来,再次欣赏了一番后,递给王子昊,颇为得意,“我写的是住在这里的感受和感悟,你莫姐觉得很应景。”
王子昊接过徐博的字画,三尺大的那种,宣纸本身有背景图画,跟一些作业本相仿,不是原创。
“望江楼
昨夜月隐风乍起,江上寂寥渔火空。
卧床辞雨听虫鸣,应是绿意晓声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