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送礼
“哟,今天是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竟然还把我们的小少爷给带来了。”
见到张安走进办公室,庄淑莹似笑非笑的打趣着他。
毕竟平日里,朱玉良让张安过来一趟,他都要推辞半天。
今儿个天寒地冻的,竟然舍得从家里跑出来了。
打趣了张安几句以后,庄淑莹才凑上去来,逗着张安背上的小思齐。
“这才几个月,我们思齐怎么就长这么大了,还记得姨姨嘛宝贝。”
“你可别逗他啊,最近在开始长牙,待会儿给你来上一口,可有得伱受的。”
小家伙那水汪汪的大眼睛,搭配着那肉嘟嘟的小脸,特别招庄淑莹她们这种女人喜欢,每次见到总是要逗几下子。
“这么快就开始长牙了,你家这儿子发育是真的快,我都没见过这么早长牙的孩子,不过这也不奇怪,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比别的孩子要大很多。”
庄淑莹一想到小思齐生下来的时候,足足八斤八两的体重,就不觉得奇怪。
这孩子在他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比别的孩子发育要快,生下来以后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老朱今天在办公室吗?”
没听到朱玉良的声音,张安朝庄淑莹问了一嘴。
“在的,这段时间都没什么事,也没有会要开,他还能去哪里,你有事直接去他办公室就行。”
庄淑莹知道张安跟顶头上司的关系,根本不像其他人一样,还得让她去通报一声。
“那成,我先过去找老朱说点事情。”
别过庄淑莹,张安便走到朱玉良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后直接进去。
“咦,你怎么过来了,还把孩子也一起带了过来。”
朱玉良跟庄淑莹一样,都没想到张安会过来。
“这孩子几个月没见,都这么大了,这眼睛里不仅卟啉卟啉的,还越来越有神了,肯定是个有灵性的孩子。”
可能小思齐身上天生就有一种让人亲近的气质,所以不管是谁见到都要先凑过来逗着玩一下。
“哈哈,他干爷爷也是这么觉得的,还说了等他长大以后,要亲自教他习武,把一身本事都传给他呢。”
一路上都背了几个小时了,所以一进到朱玉良的办公室,张安就把儿子从背上放了下来。
“习武?真把式还是样活儿?”
这个年代身上有真功夫的奇人虽然不多,但是也还是能见到的。
尤其是这片大山里面,可是隐居着不少隐士,就像张一行这种。
不过他们平时就跟普通人一样,一般人看不出来。
“那肯定是真把式,我这一身的本事都是跟他学的。”
小时候,张一行确实对张安言传身教了很多年,只不过那会儿张安身体比较虚弱,很多东西张一行并没有教他。
好在后来有了空间在身,将以前的遗憾都弥补了回来。
“那可真是一位奇人了,以后有机会可要给我引见引见。”
朱玉良虽然人到中年,但是还是跟普通人一样,对这种奇人异事非常好奇。
“这要什么机会啊,他老人家现在就在村里,他是我们山上那三清观的观主,一身本事让人惊叹,尤其是医术一道,可是解决了不少人的麻烦。”
如今三清观重建,张一行又不是静修,肯定是需要香火的。
所以张安便给朱玉良介绍了一下张一行,毕竟老朱这人身份地位在这个县城都算比较高的那一群人。
“哦?那等下次去你们村,你可要带我去认识一下这位道长。”
一听张安说起张一行尤其擅长医术,朱玉良可谓是双眼放光。
不过这都是人之常情,一个人不管再如何有钱有权,但是谁能保证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出问题呢。
“这都是小事,对了,我今天过来,是带边村里给咱们林业局送点心意来了,就当是新年礼物。”
随后,张安便把这次的来意跟朱玉良说了出来。
“张安,你这就不把咱们单位当自己人了,村里的大伙儿过的也不容易,怎么还拾掇着大伙儿给咱们送东西呢,有什么事直接说了,竟干这些见外的事情。”
朱玉良一听,顿时就皱着眉头说道。
他这话里的意思张安也听得出来,意思就是单凭他们跟张安的关系,有什么事情,能帮到的他们肯定帮忙,不需要搞这些杂七杂八的。
言下之意张安来找,他们便会尽量帮忙,但不是张安,那就另当别论,这算是老朱这家伙在给张安站台。
“哎呦我朱叔诶,这次可不是我给拾掇的,是我们村长和大家的意思,我劝都劝不下来。”
张安假装一脸苦笑,很是委屈的给自己开解。
“你们村长,是不是小雪那未来的公公啊?”
对于张建文,朱玉良以前去长箐的时候就有些印象,而且白雪跟张平处对象的事情在林业局已经不算什么秘密,朱玉良自然也是清楚的。
“对,就是我那老叔,而且这次送来的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而是上次我们村里组织雪地冬猎的时候,猎回来的一些山货而已,不过一直下雪没来得及送过来,所以全都被老叔给熏成了腊货。”
张安特地说了句张建文是自己老叔,就是想要说明张建文是跟自己关系比较亲近的人。
“那行吧,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许了。”
一听张安如此说,而且还是些山货,朱玉良才不再拒绝。
“那咱们现在去看看?都在我车上呢。”
给人送礼的事一直都不轻松,要是人不对,你就算送上门去,别人未必会接受。
今天也就是张安,要是换了张建文自己过来,朱玉良估计都不见得会收下。
朱玉良自然没什么意见,便跟着张安走到外面。
“咦,这些都是山鸡和兔子吧,看起来熏的还不错,这股子烟熏味一闻就知道是地道的手艺。”
朱玉良一看到袋子里装着的腊山鸡和腊兔子,便认了出来。
他以前也是下过乡插过队的,对这些东西都有一定的了解。
只是那时候条件差,这种好东西很少,自己留着熏好的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