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找了个小桶提着,不大会儿,黄明和周洋两人就过来了,他们都带着个水桶和火钳。
“哥,你不带火钳啊?”
“带什么火钳,还不是得弯腰下去夹,还不如用手方便。”
听张安这么一说,周洋干脆把火钳放在张安家院子里,不带过去了。
黄明看周洋不带,自己也不带了。
这几天,田里还都是油菜籽,不过大河里的水开始上涨起来。
田坝里已经有好几家村里的人在赶着牛去打秧田。
到了沟里,一个二个都踩在里面,开始摸螺丝。
“哟呵,今年的螺丝这么大啊。”
黄明刚下到水沟里,就看到石壁上吸附着好几个田螺。
伸手下去一摸,全给掏上来了。
“是哦,今年的螺丝比去年大好多。”
周洋也从水里摸了几个出来,一个个都比拇指头还大。
看到黄明跟周洋都开张了,张安捞起裤脚也往沟里一站。
开始弯腰在水沟里寻找起来。
其实水沟里的螺丝很多,但大多数都非常小。
所以大家出来捡螺丝的时候,都往大的摸。
那种很小的螺丝崽也不是没人吃,后世那些街边的摊子,卖的的螺丝都是螺丝崽。
还有很多食品厂,喜欢做这样的螺丝包装起来零售。
张安他们不摸小的,是因为小吃的吃起来不过瘾。
而且大家都摸小的,不出几年,沟里都见不到田螺的踪影。
“哈哈,你们看,我又摸到一个大勒。”
黄明举起一大个田螺给周洋跟张安炫耀了一番。
“你丢过来我看一哈嘛。”
张安远远的看,老大一个,都跟土鸡蛋差不多了。
不过隔得远,也看不起,张安还以为是摸到福寿螺了。
黄明一听,就把手里的大田螺丢给张安。
张安瞅了两眼,发现确实是田螺,不是福寿螺就放心了。
几人顺着这条小沟摸完,桶里已经装了好几斤。
今年他们三应该是村里第一批出来摸田螺的人。
现在沟里长得大的都还在,要是等到学校里那帮子娃儿不上课了。
他们摸过一遍之后,真的就只剩下一些崽崽螺了。
“好了好了,这些都差不多够了。”
摸了几条水沟,张安桶里已经装了半桶,周洋和黄明的收获也是不差。
所以张安一喊,大家就准备提桶回家。
先把摸上来的吃完了,改天想吃再来摸。
刚摸回家的田螺,壳里面都是泥沙,不能直接做。
要先装在桶里,放水泡着,往里倒些盐和菜籽油。
就这么放着静置一段时间,它们就会把肚子里的泥沙吐完。
一般大家头天摸回来的都不急着吃,放一晚上,第二天就差不多把泥沙吐完了。
最后把它们的屁股敲掉,就可以放在锅里开煮。
要是以前,就得等到第二天才能吃。
现在的张安可不想多等,晚上就想把它们下锅。
所以回家之后,放了些菜籽油后,张安就把水桶往空间里一放。
这样的话,等到一个来小时,就可以拿出来敲螺丝尖儿了。
螺丝这玩意儿,不仅吃起来慢,处理起来也慢。
需要一个个的把它们的屁股敲掉,才可以放进锅里煮。
张安他们这里吃螺丝,这样的大小一般都是直接煮。
除非是非常大的那种,就像是今天黄明那几个大的一样,才会把里面的螺蛳肉挑出来炒。
“咦,你去摸螺丝回来啊,还不少嘛。”
中午吃了饭,张建国就赶了羊出去,一直到现在才回来。
其实张安家的羊是不用赶出去的放的,后面树林里的草就长得非常好。
只不过张建国喜欢出去放养,现在没什么事,所以就由着他。
“今天没什么事情,他们过来喊,我就跟着去摸了。”
一开始就张安一个人敲,速度比较慢。
但张建国回来后,两个人一块儿敲,速度就快了起来。
处理好的螺丝,张安交给了在厨房里做饭的老母亲。
张安自己也会煮,不过煮出来味道是要差一些。
等到吃饭的时候,一盆子满满的麻辣田螺被王芳端出来放在桌子上。
这会儿盆里的麻辣田螺刚出锅,还冒着热腾腾的烟儿。
光闻着这股味道,张安就已经开始噎口水。
“你们爷俩先吃,我把旁边那盆子给老二老三家送些过去。”
王芳说着,就端起旁边单独分出来的半盆出门。
晚上张安都没吃什么饭,一直都在吸田螺,实在是太香了。
这顿晚饭,一家人吃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盆田螺消灭掉。
这玩意儿,其实肉没多少,就是吃得慢,耐吃。
后世就有人,在街边的大排档,点了两盘水煮螺蛳,喝了好几十瓶啤酒。
。。。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其实不仅仅是五月,四月就已经开始忙活。
清明前的几天,张安抽着时间把家里的秧田给打了。
清明祭祖过后,之前撒下去的稻种,已经长到了可以移栽的小秧。
而这段时间,村里来了不少人。
大多都是奔着张安家后山的樱林,为了赏来的。
张安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大多是看了吴明的报道。
才知道长箐这里有这么一片地方,所以就趁着周末过来玩一下,赏一赏樱。
其实周五的时候,就已经有少数人过来了,张安还以为人家那些是顺道过来的人。
没想到到了周六的时候,村里好像恢复了过年那样热闹。
还好张安家的小秧前两天就已经移栽完成,油菜籽也还没到收割的时候。
所以这段时间,王芳在家里接待了不少来玩的游客。
村里去年摆摊子卖小吃的嬢嬢们,这几天又出动了。
从桥头开始一直到村里,可以看到有好多人在摆摊。
周洋这两天,还从大家手里钱收了田螺。
白天做好了,就卖给来村里玩的人当小吃,买的人还挺多,生意非常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