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老人说着还把手里刚挖的竹子递给张安看。
“可以嘛,这几棵看到都正的很,雕成烟杆肯定好看。”
这几根竹子都不是什么正经的竹子,全都是变异了乱节竹。
竹竿从根部开始就长得歪歪扭扭,竹节长得一点都不均匀。
但在老头子们的眼里,这玩意儿才是最好的东西。
到了后世,一根好看的异变乱节竹可是值不少钱。
即便是正常的乱节竹,雕个烟杆也要大几十上百块钱。
但是在这个年代,都不怎么值钱,他们找来都是给自己用的。
在村里,很多老头都喜欢凑到一起谈天说地。
这烟杆就像是个宝贝一样,每次做了个新的,都迫不及待的想拿给自己那些老伙伴瞧瞧。
跟这几位老烟枪聊了几句以后,张安就没有继续打扰人家找宝贝。
回到家里,苏颖已经起来,在院子里锻炼呢。
自从嫁给张安以后,每天早上不论严寒酷暑,张安都会早起练功。
作为老师的苏颖,觉得自己睡懒觉有些罪恶。
所以也想早起跟张安一块儿锻炼身体,可最后发现,她压根不是早起的材料。
尤其是上班时间,起来吃个早饭就得去学校,根本就没时间。
所以也就放假的时候,不管起多晚,都会活动活动筋骨。
“媳妇儿,帮我把这两宝贝拿去放好。”
张安准备出门了,把讨口子得来的砚台跟墨条递给苏颖。
“咦,这是砚台跟墨条?你从哪里弄来的。”
苏颖有些惊喜的接过这两东西,对于其他老师来说,这东西可能遥远。
但对于身为语文老师的苏颖来说,可不会太陌生。
因为苏颖自己也练过毛笔,而且书写上也正正规规。
只不过还没有自己的笔锋,没到张安那种地步。
“嘿嘿,从干爹那里薅来的,这墨可不多了,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做,拿回去放好了。”
张安倒是不担心被人给拿走,就怕摔在地上给摔断了心疼。
说完,跟家里打了声招呼,张安拿上钥匙就奔着城里去了。
“要去哪里啊,小安。”
刚走到石垭口,就遇到村里人打招呼。
路边一行人三四个人,两个跟王芳年纪差不多的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小孩。
“我去趟城里买些东西呢,二姨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
这人家王二燕,并不是张安的亲二姨,不过她龙头山村里的,也嫁在长箐村里。
因为跟王芳一样也姓王,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张安喊她二姨。
“我们去谈家寨吃酒,今天有个亲戚家里结儿媳妇。”
“谈家寨?箐口那边啊,那二姨你们上车我顺路送你们过去吧。”
张安想着顺路,都是村里人,而且也沾亲带故的,就主动捎她们一截。
毕竟箐口还是有些远的,都靠县城那边去了。
要是坐车也要一个多小时,还不算等车的时间。
“那得行嘛,麻烦你了哈小安。”
“也不是外头人,反正顺路嘛。”
一路上,这个二姨跟张安说了不少话。
她前几天才去了娘家回来,所以张安通过他知道了外婆的情况。
虽然张安不大喜欢过去,但每个月基本会过去看望老太太一次。
“好了小安,不用进去了,我们在这里下车。”
一路来到箐口的路边,王二姨就开口下车,没麻烦张安送她们几人进去。
毕竟搭个顺风车就已经是最好的,再让人家送进去脸皮就厚了。
张安也没有客套,从这里进去的路不大好,他进去再折回来还要不少时间。
“那二姨你们慢走哈。”
“你快去办事吧,别耽搁了。”
再次启动车子,张安直奔城里,先去把张一行要的东西先买了。
至于酒坛子,待会儿可以去城外的陶瓷厂购买。
他要买的数量不少,店里卖的那些也是从陶瓷厂进的货。
所以肯定是去厂里直接买好一些,还能亲自挑一挑。
进到城里,张安并没有朝着中心城区那边去。
因为那边大多都是一些服装店、餐饮店这类比较依靠人流量的店铺为主。
而今天要买的红纸、蜡烛、朱砂这些东西,店铺基本开在老街那边。
因为这类东西并不靠零售,一般都是红白事的时候,大家成批的去购买。
或者赶集的时候,把摊子摆到门口来卖,毕竟集市是设在老街这边。
来到老街,张安没有一家家店里去看。
因为张一行告诉了他一家货物比较齐全的店铺。
他可以拿着单子过去,一道就全部买了。
“老板,帮忙拿些东西。”
找到地方之后,张安进店就开口招呼老板。
“小伙子需要些什么东西呢。”
老板看到有客人上门,非常热情的招待。
今天没有赶集,所以整条街上都显得有些冷清,店里自然也一样。
有人上门那都是生意,有钱赚老板当然开心。
“就是这些,但红纸多要一刀。”
张安把单子递给老板,开口补充了一句。
过年家里要些对子,早买晚买都是买。
而且家里需要用的红纸也不少,还有张二爷和两个叔叔家里的,张安也顺便买了。
不过张安并没有买蜡烛,因为家里用蜂蜡做的比这个好。
烧了没有那么多黑烟,不会把堂屋里熏黑。
老板一看,要的东西不算少,虽然没有人家红白事要的多。
但在过年这段时间,相比其他人来说,已经算是大生意了。
“好嘞,你稍等一下,东西有点多,我去后面给你找一找。”
老板说完,拎了个口袋就去了后面的房间翻找,开始给张安配货。
东西不少,老板给装了一口袋,总共三十五块钱。
里面就属朱砂、雄黄最钱,其它的东西看着多,但没什么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