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陆涵之有孕的消息,程家人果然很激动,程老夫人和郑氏忙不迭的找了好东西出来,说要赏给陆涵之和还没出生的孩子。梁氏站在旁边,脸上有些僵硬,不过想想哪怕陆涵之一直没怀上孩子,爵位跟二房也没多大关系,也就释然了,只是趁着程老夫人高兴,梁氏又提起程君毅来。
相比起程君泽和陆涵之,梁氏更在意的是程君旭。程君泽是长房长子,早早就封了世子,自己又有功勋在身,加上武举出身,在梁氏看来,跟他长姐一样已经无法超越了。何况二房迟早要分出去的,爵位和大部分的家产与二房都没什么关系。
但程君旭不同,那是二房嫡长子,外家周家眼下跟程家是有些嫌隙,但毕竟有周家的支持,比起寒门出身的梁家来说不知强了多少,他才是跟程君毅争家产的那一个。梁氏不觉得自己比元配周氏差什么,而程君毅更不比程君旭差,但年龄差摆在那里,让梁氏觉得自己的儿子吃了大亏了。
“母亲,你看大郎都要当爹了,二郎下半年也要娶妻了,君毅也不小了,可还什么都没有着落呢!”梁氏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不受重视,处处都是她一个人在操心,“便不说立马娶媳妇进门,好姑娘也是有限的,若是不早些定下来,日后君毅可怎么办才好?”
让梁氏一打搅,程老夫人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些。程老夫人自然是疼孩子的,哪个孩子她都操心,难道会忘了亲孙子?只是在老人家看来,程君毅还不满十七岁,正是读书的时候,不该用这些事叫他分心,等程君毅考取了功名,再加上程家公子的身份,还愁娶不上好媳妇吗?
程老夫人暗道梁氏目光短浅,光想着叫程君毅早早娶妻,日后便是分家产也不吃亏,可有出息的男子,谁靠着分得的那点家产过一辈子?不得靠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在程老夫人看来,程君毅天分不像堂兄、兄长一样出众,但胜在踏实勤恳,人又温厚淳朴,是个好孩子。他或许不能像两个兄长一样年纪轻轻学有所成,但一步步走得踏实,日后也能学有所成。
如今程家还没分家,程君毅虽然有国公府公子的身份,但出自二房不能承爵,本人又没有功名也没什么家业,便是说亲,想要高娶也不容易。但等上一两年,不往高的说,考个秀才功名,再加上程家的家世,说亲就能上一个层次,若说程君毅年纪大了也就罢了,分明年纪还不大,何必这么着急。
当然,程老夫人也知道梁氏这边说不通,只问她道:“你看中了哪家姑娘?”
梁氏还真有自己的想法,先前看中了金平长公主的女儿佩瑶县主,人家不大愿意加上程君瑶闹了一场,最后黄了。之后梁氏被程老夫人在府上关了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梁氏也没闲着,认真考虑过给程君毅说亲的事。
梁氏盘算着,程君毅是要读书考功名的,自然是往清流名门这边找合适,不说日后提携着程君毅,若结了亲,能不好好教一教程君毅。她的儿子又不蠢,读书一直不出众,说不定就是因为没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先前倒是她想差了,光想着长公主身份贵重,细想想长公主在儿子考科举做官上可帮不上什么忙。
本朝重视科举,京城当中读书人家也多,更不用说考取功名入仕做官的寒门子弟,这些人当中,梁氏衡量过。她出自寒门,知道寒门子弟想出头的不易,否则她当初又怎么会嫁给才华人品都不算好的程二爷?而程家富贵,娘家也帮不上她什么忙,这可不是她想要的,所以梁氏的目光是放在那些书香世家上的。
读书人家不少,称得上世家的却不多,便是陆家,也是因为陆老爷子官居太傅才算够得上世家的称呼,其他的,三代帝师的荣家算一个,官居丞相的杨家也是其中之一。这三家当中,陆家已经跟程家结了亲,没定亲的只剩下一个庶女,梁氏是看不上的,杨家有东宫杨侧妃这一层,也不大合适,还有荣家,梁氏想了想没敢提。
略过这三家,梁氏还真找到了一个符合她想法的人家,道:“母亲,儿媳仔细思量过,礼部刘侍郎家有位四姑娘,年龄与君毅相仿,自幼读书识礼,与君毅正相配,巧的是刘夫人与雪然丫头的母亲还是堂姐妹,若能请王家说合,这门亲必定能成。”
听梁氏这么说,程老夫人侧目看了梁氏一眼,不想提梁氏先前是如何敷衍程君旭与王家这门亲的,等亲事定下来了,还想将婚事一拖再拖,如今倒是能说出请王家出面替程君毅说和的话来。程老夫人不大清楚刘家那位姑娘秉性如何,但提到请王家出面,程老夫人心就淡了几分,道:“既然如此,你自去办就是。”
梁氏脸皮厚,但并不想自己去丢脸,特地在程老夫人面前提起,本就是想叫程老夫人出面去说合,王家女儿是要嫁到程家来的,这件事不管谁去提,王家都不会直接拒绝,顶多就是用心不用心的区别罢了。只是,王家先前不大乐意将女儿嫁给程君旭,除了程君旭本身的原因之外,便是梁氏对这门亲不重视,叫王家不满意。
梁氏自然知道王家对自己不满意,先前觉得没什么,可如今与自己儿子息息相关,梁氏就不敢大意了。想着程老夫人是长辈,由程老夫人出面怎么都比她去说要强,这才对程老夫人提出来,谁知程老夫人压根不接茬。
梁氏心里暗道程老夫人偏心,但到底儿子的事情重要,暗暗压下心头的不满,道:“母亲也知道我嘴笨,先前差点叫二郎的婚事没成,如今这不是怕我嘴笨说不成吗?君毅打小最敬爱的就是母亲了,母亲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错过这好姻缘?就请母亲疼疼君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