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布局,请资入瓮
毫不夸张地说,周产量一万台也只是阿瑟的初步计划而已。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均收入和经济情况来看,民众们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还是很多的。
因为政府很努力的在平衡房价,在教育和医疗的支出也有各种补贴和减免,导致民众的生活开销和负担很低。
这么做虽然让政府承担了一大笔支出,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有好处的。民众们手中有着更多的钱可供开销,同样也是在刺激国家的经济增长。
目前澳大拉西亚汽车的保有量已经不低,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总汽车拥有量高达700万辆以上,足以证明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情况。
听到阿瑟这么说,贝尔德首先是严肃,接下来就是面露喜色的兴奋了。
没有科学家不喜欢这种自己科研成果受到重视的感觉,贝尔德同样也是如此。
在名利都不缺的情况下,目前贝尔德的最大期望,其实就是自己所研发的电视机能够畅销全球。
根据阿瑟的吩咐和计划来看,贝尔德的期望将会在几年内实现,这让贝尔德十分激动,同时对阿瑟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阿瑟对他的重视,在电视机方面的才能和梦想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实现。
欧美范围内怀才不遇的科学家很多,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
能够被阿瑟这样高地位的人支持,并且很大力度的支持,这让贝尔德诞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当然,目前肯定是到不了这种死亡的程度。但这也让贝尔德坚定了决心。对于接下来电视机的研发和改进,他将费自己毕生的努力。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报答阿瑟的知遇之恩,都会让贝尔德坚持在电视机的研发道路上,并且行进很远。
亲自观看完最新版电视的测试之后,阿瑟的心情还是十分不错的。
不管是普通版本的电视机还是大屏幕的版本,两种电视机都能做到电波信号的稳定接收和画面的播放,这也代表着它们都具备了投入市场的能力。
制造成本也不会太高,至少大部分澳大拉西亚人还是能享受得起的。
这不仅让人们在正常生活中多了一项娱乐,也让阿瑟的舆论宣传渠道多了一种方式,可谓是双赢。
不过,在电视机正式面向市场售卖之前,关于电视节目和频道的建设,也是需要进行提前布局的。
要知道,光有电视机可没用。首先得拥有一些电视机的节目,包括讲述故事的电视剧,播放新闻的新闻节目,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作品。
然后,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将这些电视节目通过各个基站传输到每台电视机上,并且将这些节目顺利播放出来。
中间不仅需要拍摄电视剧和歌里作品的影视公司,同样也需要播放节目的电视频道,也就是那些电视台。
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构造,光靠王室财团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而且,只有大量的资本参与,才能让电视背后的市场变得更加庞大。
在这一点上,除了依赖王室财团的布局之外,还要依赖国内外大量的资本,让他们主动的拍摄电视作品并且成立电视频道。
其实吸引资本进场还是很容易做到的。资本逐利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展现电视机所带来的庞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内外的资本主动的入局。
简单一点来说,只要国内外的资本发现投入到电视的市场能够赚到钱。那么不用阿瑟多说,就会有大量的资本开始进入电视市场。
反之亦然。如果电视市场赚不到钱的话,不管阿瑟再怎么号召,资本也是不愿意进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展现电视背后的市场带来的庞大利润和潜力呢?
首先要做的,当然还是展现目前的电视机所展现出的稳定度。
毕竟电视机是电视行业的载体。如果电视机的科技做不到投入商业化,那么任何关于电视的行业的发展都是空中楼阁。
为了拓宽电视机和电视的市场,阿瑟决定在悉尼举办一次电视机博览会,邀请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参与这次博览会,并且在博览会的当天公开发售电视。
为了吸引人眼球,有关电视机的博览会在当天是要播放节目的。
如何选择播放的节目呢?当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比较著名的电影,也能利用电影本身的知名度作为宣传。
经过思考,阿瑟还是决定在博览会的当天播放澳大拉西亚之梦。
这部电影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十分特殊,对澳大拉西亚人和阿瑟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
虽然是一部免费电影,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投入成本就不高,制作就不精良了。
恰恰相反。作为第一部和免费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民众的心中几乎无法替代,每年都要免费播放好几场,免费电影票甚至一票难求。
为了方便国内外的资本抵达悉尼,电视机博览会举办的时间被钉在了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31年的四月中旬。
而在这将近两个半月的准备时间里,贝尔德电视机公司要制作数量足够的用来展览的电视机成品,并且要保证这些电视机的质量和测试品一样,能够稳定的接收电波信号并且将画面播放出来。
同时,电影公司也要将澳大拉西亚之梦这部电影制作成电波的形式,然后测试电波输出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还要在博览会的现场建造比较稳定的输出平台,确保电波信号能够稳定的输出和接收。
只有做到了这些,两个半月后的电视机博览会才能圆满的举办。也正因为如此,阿瑟对于这些准备工作十分重视,并且命令参与举办的企业必须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内踏实认真的工作,细心妥善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