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快回!”
长孙冲深吸口气,沉声道。
他知道,难民将会越累越多向这边涌来。
方源虽然实施了全面管控政策,但城中粮食注定不够的。
而且也不知道城中的那些世家和商行会不会真的响应方源的政策。
“兄弟们,保重!”
几人相互告别,分两队离开。
长孙冲和程处默带队前往并州,杜荷与秦怀玉以及尉迟宝琳出发朗州。
他们离开之后,更多的难民出现在水泥路上,朝辽州城方向艰难走来。
“难民来了!”
“关城门,通知刺史大人!”
守城校尉远远就看到难民的出现。
他站在城墙上看得更远,远远就看到难民。
在朝阳下,那些难民踉踉跄跄,像是行尸走肉一般。
“又,又关城门了吗?”
“就没有一处地方愿意收留我们吗?”
“苍天啊,这都是什么世道,这都是什么世道啊?”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中年难民软瘫在地。
看着慢慢关闭的城门,他的双眼慢慢失去色彩。
路过这么多地方,城池的大门都是关闭,都不愿意接纳他们。
他们饥肠辘辘,只求有一口饭吃,只想活命,怎么就这么难?
更多的难民走近,更多的难民注意到城门关闭,心中的希望再次破灭。
他们已经走了好几天,一路能吃的都吃了,再这样下去只有饿死的份。
“开门,求你们开开门吧。”
“我们不搞破坏,我们只求有口饭吃,我们可以干活的。”
有些难民不死心,走到城门下拍着门哀求道。
更多的难民涌到城门下,拍打着城门。
更有激进的,直接冲撞城门。
也有垂头丧气的,双眼无声准备离开。
这么短暂的时间,辽州城门口已经聚集上百个难民。
“刺史大人有令,诸位听好!”
突然间。
城墙上响起大喝声。
难民们慢慢安静下来,纷纷看向城墙上。
走过这么多城池,他们得到的都是沉默,没有人回应。
突然有一处地方回应他们,这让他们在绝望中仿佛看到星星之火。
“刺史大人有令,辽州城为所有难民提供粮食和住所!”
守城校尉朗声道。
话音落下,但难民却无人出声。
片刻之后,一声声振奋声响起,他们激动落泪。
“现在听令,所有人后退一里!”
“有不听的话的,我们辽州将不会施救!”
守城校尉再次大喝。
百姓们听到,都纷纷遵命。
现在有机会活命,这点要求算什么?
没多时,一个个难民都退到一里后,眼巴巴看着辽州城。
片刻之后,轰隆一声,被关闭的大门再次缓缓打开。
与此同时,有五辆承载着稀粥的推车推出。
“排队,排成五条队伍!”
“谁捣乱不按规矩的,一律不给粥喝。”
黄大大操办这件事。
负责守护稀粥的也是州吏。
今日是第一次赈灾,要谨慎小心。
在黄大大的号召下,难民感恩戴德排队。
虽然也有人饿得忍不住想要抢夺,到州吏们佩戴着武器震慑到他们。
“爹,我们排队吗?”
远处,男孩小白看着这一幕,问身旁的男人。
他们一家子正是刚才想要离开的那部分,以为辽州城也不会收纳他们。
“先留几天。”
男人沉吟片刻,摸了摸包袱里的干粮。
没多少干粮了,走了六七天的路程,一家四口吃得差不多了。
先留下这里吃几顿恢复精力再说。
男人认为辽州城赈灾只是几天而已。
因为他们是逃在最前面的,算不上真正的灾民。
后面还有数万,数十万灾民,一旦涌过来,辽州这么之座小城是守不住的。
“好嘞。”
小白没有想那么多。
拉着妹妹向队伍的方向快步走去。
距离这么远,他们都能闻到粥的香味。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正在发大火。
各州县传回的消息令他恼怒。
“混账,全是尸位素餐的狗东西!”
“再下令所有州县都必须收纳难民!”
“谁不听的,朕事后追究他们的责任!”
李世民咆哮着。
愤怒地将案桌踢飞。
他从和杜如晦等人商量好方案之后,就下令各州县要接受难民。
但命令是下达了,却没有州县听命令去办事。
他们的理由要么是黄河之水可能会危害到他们,他们现在也在筹备着撤退,无法接纳。
还有的理由就是说刚刚经历蝗灾和旱灾,现在州县里没有粮食,一旦接纳了那些百姓,城中百姓意见很大。
总之,理由都是很充分。
但李世民知道,他们就是逃避责任。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继续从各地收购粮食啊。”
杜如晦也在这里。
看到李世民这么暴怒,他心中叹息。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预料的,那些州县十有八九是不会听令。
从刚召开会议的时候,裴寂就想追究责任一样,谁敢乱插手啊?
无数的难民涌入,会被当地造成巨大的灾难,也会对他们的管理造成大问题。
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明哲保身,宁愿没有这份功绩,也不想有未知的危机。
“正在加急收购了。”
“那些滚蛋又再次坐地起价!”
李世民气呼呼说道。
每次天灾人祸,掌握大量粮食的那些世家就会涨价,这次也不例外。
也好在方源发明的细盐和茶叶为自己赚了不少钱,要不然现在国库也是空的,赈灾想都不想。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想到了在辽州的方源。
辽州也在自己下令命令的地方,不知道方源有没有遵循自己的命令。
如果不听命.
李世民想想就觉得难过。
方源可是替自己解决罪己诏危机的应梦贤臣啊。
就在此时,
“陛下,杜小姐来信!”
太监王德从外面进来。
这一次,他不敢有任何怠慢。
收到信下一刻就将信带来给李世民。
“快呈上来。”
李世民快速接过信件。
甚至有些紧张地拆开信封。
希望是好事.李世民心中如此想到。
“好,好,好!”
李世民快速看完信,激动得连连说好。
“陛下,是什么好事?”
杜如晦顿时好奇问道。
“你看看!”
“方源不愧是朕的应梦贤臣!”
李世民开心地将信递给杜如晦。
“嘶!!!”
“全面管控政策,方源不担心那些世家反对?!”
杜如晦看完,但更多的是担心。
赈灾是好事,但如此全面掌控,很有可能会引起当地世家的不满。
越是混乱的时候,也是需要世家的力量,他们稍微蹦跳都可能会引得很大的震动,对当地的政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克明,你想太多了。”
“辽州与长安城不同,那里的世家已经被方源震慑过。”
“他敢这样做,就不担心那些世家有所反弹,放心吧。”
李世民看得更深。
他很关注方源那边的信息。
方源觉得不是个鲁莽的人。
他敢这样做,必定是因为辽州的条件成熟。
“陛下所言极是。”
“那我们是不是要支援他?”
杜如晦想了想,觉得也是。
方源不像是鲁莽的人,他肯定是考虑周到的。
“肯定是要支援!”
“但是朝廷现在还没凑够粮食!”
“让他撑一撑,况且他也没有向朝廷求助!”
李世民想了想,摇摇头道。
他也想立即支援方源,但朝廷真的很缺粮.
现在优先要保证大军的粮食不会出现问题。
“那就以朝廷的名义褒奖他,给他造势!”
“让其他州县以方源为榜样,学习方源赈灾!”
杜如晦想了想沉声道。
为方源造势,不能白白付出没有收获。
“理应如此!”
李世民郑重点头,觉得是要这样才行。
让更多的州县赈灾,拯救更多的百姓,也算是减轻方源的负担。
很快,朝廷就出了对方源的褒奖公告,并向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州县宣传辽州刺史方源赈灾的事迹。
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原本没有赈灾的州县还是没有赈灾。
而正在流浪的灾民得知辽州赈灾后纷纷赶往辽州。
辽州成为灾民们的希望曙光。
但是却给辽州带来巨大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