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凉闻言十分不解:“吃的?”
“对啊,美食小吃。先不说市区里面,就光是大学城的一些特色小吃,你看看哪个生意差了。
你要是干出特色,排队能从华政排到东外去。
如果有幸成了像光明邨那些老字号一样的网红店,全市人民都可能不远万里来你这排队购买。
就看你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产品了。”刘昭君大咧咧地分析道。
作为魔都本地人别的不清楚,特色小吃生意好她是相当熟悉。
东海本地一些特色网红小吃的历史,能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老百姓为了那点吃特别爱排队,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光明邨的鲜肉月饼、酱鸭,哈尔滨食品厂的点心,老人和的糟鸡、糟带鱼,沈大成的糕团,老大昌的冰糕、咖喱牛肉饺,王家沙的八宝饭和汤圆等等。
这些老字号网红店,绝对是国内引领网红店排队狂潮的鼻祖。
逢年过节最夸张的时候,队伍能排出去好几百米,最长纪录据说要排8个小时才能买到。
不得不说魔都人民在吃这方面,既舍得钱又舍得时间。
所以刘昭君才能随口这么一说,就是因为那是人家司空见惯的事情。
可她这一提醒,倒是给马凉指出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美食小吃真是不错的创业领域,投入小、回报快,如果找对产品,短时间内就能为他积累真正的第一桶金。
卖盗版碟这点小钱,只够做点小买卖,根本算不上第一桶金。
可具体做什么小吃,他上辈子又没有生意经验,哪里会知道。
于是马凉张口就问:“学姐,美食小吃这块儿,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这个你别问我,我就是随口说个方向而已。
要是知道具体做什么,自己早就去发财了,还能告诉你?”刘昭君摇了摇头,表示帮不上这个忙。
马凉无奈叹了口气:“也是啊,不过还是谢谢学姐提醒。”
“或者你去市区多调研一下,找找具体方向。
不一定说要完全创新,看人家什么小吃生意好,来大学城复制一个也行。”江吟秋好心建议道。
毕竟在创协任会长,她还是知道不少创业相关的事情。
创新何其艰难,不管是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产品创新,都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
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没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就更不能好高骛远,非要自己搞出什么创新来。
小吃这种生意,如果别的地方有成功案例,把其复制到一个新的空白市场,反而是比较靠谱的切入点。
马凉闻言感激地说道:“对啊,完全可以复制一个,谢谢学姐的建议。”
他能感受到对方话里的担心,还是怕他不小心生意又干赔了。毕竟创业九死一生,哪有一般人想得那么容易。
一边招呼两位学姐吃着菜,马凉一边也陷入了沉思。
猛然间,他突然想起了上辈子在一位客户宴请的饭局上,曾经听到过的一个传言。
某餐饮小吃大佬,凭借一款网红小吃在魔都瞬间发家的故事。
之所以对这个传言记忆深刻,是因为这位餐饮大佬做小吃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因为人家曾提着一百万现金,跑到商场招商经理办公室,只为求一个小摊位。
由此可见,这位大佬的网红小吃,生意有多么的夸张。
这个骚操作,在魔都的创投圈、商业地产圈、餐饮圈以及零售圈,瞬间就成了茶余饭后的最热谈资。
马凉前世也亲身体验过那家网红小吃,确确实实是一款超级能打的产品。
大佬靠这款网红小吃发家是在两三年以后,这就给了他很大的操作空间。
不如自己提前复制一个出来?
晚点还有一章,大家明早再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