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秋收,别抬头
作为小伙伴,林念禾自觉很有必要安慰一下淑梅姐。
她扶住王淑梅的肩膀,盯着她的眼睛认真说道:“淑梅姐,我很能理解你想家人的心,作为你的好朋友、好妹妹,我很愿意帮你排忧解难,所以——以后你可以把我当成你姥姥,我不介意的。”
“我管你叫姐,你管我叫姥,咱各论各的!”
王淑梅:“……”
“新·史记·十里大队本纪:
乙卯年丙戌月,开镰日。晨光初显之时,有二女追逐于田野之上,生机盎然欢呼不断。后人称其为十里丰收之吉兆焉。”
以上,由林念禾同志被王淑梅同志追着跑遍半个村后,被迫编撰。
“唉,淑梅姐你真是的,秋收难道不比打我重要?你看看,这还没上工呢,我已经废了。”
林念禾坐在小板凳上,边啃馒头边埋怨的看着王淑梅。
王淑梅也没比她好到哪儿去,闻言回瞪了她一眼,轻声哼道:“你可别掉链子,学生们都看着呢,让他们知道他们老师那么废物,肯定笑话你!”
林念禾朝她龇了龇牙,把最后一口馒头塞进嘴里,起身进屋,还扔下一句:“我去换衣服啦。”
衣服是要换的,更重要的是——防晒霜!
秋收的厉害她没少听,前世听过,最近也没少听,尤其是村里的婶子们,每次一提到秋收,看到她都是一脸心疼惋惜,好像秋收之后就看不到她了似的。
林念禾想想刚才那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打了个寒战。
她把全身上下都涂上防晒霜,拿出许久未用的草帽和劳保手套,想了想,还是把那条红纱巾也带上了。
往水壶里灌了水,又往挎包里塞了杂七杂八一堆零食。为了避免意外,她还整理了一个小药箱,除了急救的酒精纱布创可贴,还放了十支葡萄。
她又拿出来了一个麻袋,装了整整一麻袋的绿豆放到了门后。
准备好一切,林念禾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
“加油!”
“活着回来!”
门外,刚抬手准备敲门的温岚:“瓜女子。”
……
秋收,意味着收获,意味着分粮,意味着想想就头皮发麻的艰苦。
现在的秋收可与后世不同,没有大型收割机,也没有其他辅助机械。麦田收割尚能有部分可以依靠拖拉机,但玉米么……
林念禾前些日子特意查了,玉米收割机和脱粒机是在八十年代才有的,如今,他们只能依靠勤劳的双手。
秋收是大事,不仅生产队老少齐出动,学校和各个单位也都有秋收假。正如林念禾之前提醒郑丽荣的那样,他们学校的学生们也都要干农活的。
林念禾回头看看乖乖排在她身后的小豆丁们,只觉前途堪忧。
“乡亲们,同志们!抢收就要开始了……”
李大和站在最前方,拿着铁皮卷的大喇叭讲话,他格外激动,慷慨激扬的说了一分钟,然后就跳下来,接过用红布裹着把的镰刀跳下田地,利索的砍断了一根玉米杆。
他举起镰刀,用尽全身力气吼道:“开——镰!”
收玉米的方式有很多种,地区不同、地理因素不同,方法自然也不同。有的是先把玉米掰下来扔进背篓,最后再把玉米杆割倒;有的则是边掰玉米边把玉米杆踩倒;
十里大队这边收玉米是先用镰刀把玉米杆齐根割断放倒,后边的人跟着掰下玉米,再运输出去。
这样收玉米的好处是每个人只管一样活干得快,也不必一直背着背篓感受逐渐加重的分量。而且壮劳力负责割玉米杆的话速度更快,掰玉米的活儿年岁大的人也可以干,小孩子可以来回帮着搬玉米,全村齐出动,一个都不落下。
村小师生被编入到第五小队,因为是抢收,不能把熟练的劳动力浪费在帮助知青上,所以这一回,第五小队的成员格外单一——除了知青就是半大孩子,一队里有百分之九十都只能算半个劳动力。
李大和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分给第五小队的任务地相对其他小队小了不少。
纵使如此,林念禾看着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还是觉得她今早上的许愿太唐突了。
小队长看着他们,认真说道:“都小心点儿,尤其是新知青,别被镰刀划伤了,学生们别紧跟着大人,尤其不能往人左边走。最要紧的一点——干活的时候别抬头!”
“千万记住,别抬头!”
“开干!”
小队长一声令下,知青们便挥舞起镰刀,开始砍玉米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