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他是不会放手f4的经纪约的。
意识到这一点后,董台长暗自叹了口气,既然目的达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好聊的了,不够出于对藤原圭本人的好奇,还是多说了两句。
“听说藤原社长中文很好。”董台长道,“不如我们用中文交流好了。”
“可以。”藤原圭道,“这次非常荣幸能和董先生合作,虽然水波制作没有中华电视公司那样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体量,但是也算在放送界做出了些成绩,还算受观众、同行以及投资商的信任,如果这次能不辜负信赖的话,以后还望多多合作。”
“一定,一定。早就听说藤原先生在剧作方面有着非同一般的造诣了,今日得见,果真是不同凡响。”董台长有些惊讶,这中文流利的程度好的有些夸张了,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过藤原圭其人,他毫不怀疑与自己通话的是一个大陆北方人。
一个曰本人,没有在中国长期生活的履历,还能有这么好的普通话,那就只能说明藤原圭在这方面下过不少苦功了。
想到这里,董昌杰忽然感到有些激动,并对藤原圭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看来这位藤原社长不仅在创作上很高明,而且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也有着精准且长远的眼光——和我一样。
看来他也看中了中国,尤其是大陆市场的潜力,否则为什么会那么多精力去学习中文呢?
能把中文学习到这么纯熟的程度,想必也对中国文化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个人只是把中视当成了跳板,真正的目标是中国大陆。
董昌杰也非常看好大陆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腾飞,而且不排除未来有加入wto的可能性。而且巨量的人口,意味着这块市场远超亚洲的任何一个地方,甚至以后超越欧洲与曰本,成为影视作品的全球前二的市场也很有可能。
要知道,真正决定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是否能发展起来的,最关键的原因不在于从业者的水平如何,而在于市场。港岛电影的腾飞和没落,都和台岛的片商有关。台岛接受港岛电影,港岛电影盛极一时;而当台岛的几大片商自发抵制后,港岛电影就变成了夕阳产业。
而华娱再怎么堕落,再怎么不堪,再怎么追逐流量粗制滥造,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体量支持,纵使观众们把“内娱完了”挂在口头上,也不能阻止内地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的市场。
然而,现如今抱有这种观念的人并不多,因为此时还是【崩溃论】大行其道的年代。离中国帮助港岛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加入wto两大标志性事件,使得崩溃论崩溃还有年头。所以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不重视这块市场的。
人们总是对和自己有着相同观念的人感到亲近,董台长也不例外,一时在心中将藤原圭这位年轻后辈引为知己,甚至有“不愧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成就”的感慨油然而生。
虽然有点自我迪化的意思,但是歪打正着地,也的确猜中了藤原圭的想法。
“我十分看好这部剧在台岛,甚至在整个亚洲的前途。”藤原圭说道,“而f4作为一个整体运营他们的公共形象,永远比四位艺人单打独斗更为有效,所以接下来水波和中视的合作还会继续。就算将来我们两方公司有什么分歧,我也不希望影响这次合作。还有,柴小姐是位非常有才能的电视人,如果还有二次合作的机会,我们是偏向于和熟人交流的。”
“我明白。”董昌杰说道,“等有时间,我会前往曰本亲自拜会,希望有机会能与水波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