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嘘声中,梅西将点球稳稳罚进,巴萨取得了掌握比赛的主导权。
齐达内在场下来回踱步,不停挠头,在思索接下来的战术布置。
巴塞罗那和其他对手不同,他们能利用自身强大的控场能力,取得比赛的主导权。
即便是落后,他们也能快速将比分扳平。
比赛继续,皇马开球。
巴萨士气高涨,科曼想趁着这股气势,一鼓作气,在上半场奠定本场比赛的胜利。
面对巴萨的逼抢,皇马居然在后场玩起传球。
莫德里奇和克罗斯把控着球队的节奏梳理和进攻方向,并和卡塞米罗形成三角呼应,在小范围内进行传递配合。
为了遏制皇马的反击,科曼要求对克罗斯出球的限制,让球始终留在皇马半场。
克罗斯作为球队出球核心,在与亚特兰大、利物浦的比赛中尤为突出。
只要封锁克罗斯,皇马的进攻就打不出反击速度。
事实上,从比赛一开始,克罗斯在对手的紧逼干扰下,没有一次长传球成功。
正当科曼对自己战术的成功而得意时,克罗斯在德斯特的紧逼下,将球横传到巴尔韦德脚下。
德斯特可以封锁他向前的传球,但防不住克罗斯往身后传。
在弱侧接球后的巴尔韦德,从后场大步将球趟了起来。
一步,
两步,
三步……
已经完全提速的巴尔韦德,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大步流星地杀奔巴萨禁区。
在罗西、莫德里奇和巴斯克斯的前插掩护下,巴尔韦德从后场一路奔袭到肋部,并传给边路无人防守的巴斯克斯。
在这次反击中,皇马真正的提速机器是巴尔韦德。
此前皇马在后场一系列的传球,正是为了这次进攻而做的铺垫。
爆发力和身体对抗极为出色的巴尔韦德,出色完成了边前卫的职责。
巴斯克斯看了一眼禁区后,将球扫到门前。
罗西从禁区左肋启动并斜插禁区,抢在前点将球踢向球门近角。
巴萨三中卫根本毫无察觉罗西的存在,呆若木鸡地看着皮球入网。
【goal!!!!!】
【皇马快速扳平比分!】
【源于一次反击机会!】
【巴尔韦德从后场拿球高速推进,撕破了巴萨防线!】
【巴萨显然准备不足,没有想到皇马的反击居然是从巴尔韦德这一侧发起!】
皇马在刚才的防守中,全员退居半场,所有人都以为反击策略是由克罗斯后场长传,给到维尼修斯的进攻区域。
可他们真正的进攻重点,是身处边翼卫的巴尔韦德。
这不禁让球迷联想起前几个赛季的贝尔。
威尔士球星出道热刺时,是一名边后卫。
在和国米的比赛上演“帽子戏法”后,热刺主帅看中他的进攻能力,逐渐将其改造成边锋。
来到皇马后,贝尔的位置一直被安排在右边锋,并和本泽马、c罗组成令欧洲球队为之胆寒的锋线bbc组合。
而16-17赛季,齐达内破天荒地把贝尔安排在右翼卫的位置上。
在保护右路防线的基础上,保证了前场的反击推进。
近两个赛季,因伤病导致跑动能力严重下滑的贝尔,已经无法满足齐达内的战术要求。
巴尔韦德拥有充沛体能和强壮的身体对抗,能利用他的跑动能力,覆盖整条边路,这也就是齐达内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首发的原因。
巴萨开球后不久,又被皇马在后场断球。
这一次,克罗斯顶住德斯特的防守对抗后,半转身将球传向巴萨防线身后。
维尼修斯接球后立刻往前加速,观察门前,罗西和巴尔韦德已经包抄到位。
没错,克罗斯传球前,巴尔韦德还在中场附近的游弋。
当球传出来瞬间,他已经和罗西同时启动,杀入禁区之内。
皇马的进攻,在发起前不动声色,平静地如同一泓湖水。
克罗斯的传球,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深水炸弹,骤然间席卷整个球场。
巴萨的中场防线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球就已经入网。
进攻迅疾猛烈,让他们瞠目结舌。
这不是齐达内临场发挥,而是事先就安排好的战术。
此时科曼才反应过来,齐达内为什么把本泽马给撤下来,换上巴尔韦德。
这是把他改造成边路的b2b。
为了给巴尔韦德和维尼修斯向前冲刺空间,罗西必须大幅度回撤,拉出空档。
这一点,本泽马也能做到,但没有罗西好。
还有一点,就是罗西在前插的时机和爆发力上,要略胜本泽马。
巴萨好不容易抢到的优势,被罗西的进球瓦解,比赛又重新回到开始的平衡状态。
皇马在中路的防守厚度,让巴萨的进攻无功而返,依靠边路的下底传中,效果甚微。
巴萨球员感受到了无助。
这是一种明明拥有控球权,却无法打出自己比赛节奏的感觉。
高强度的对抗下,比赛时间飞快,进入到中场休息。
“大家上半场表现得很好,不要松懈,皇马这种防反撑不了多久的。”
巴尔韦德大范围的往返冲刺,就算体能再充沛,也无法维持全场比赛。
一旦体能严重下滑,皇马的右路的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而且为了弥补中场上抢梅西留下的身后空档,巴斯克斯的补防非常频繁,体能也消耗过大。
于是乎,科曼让格列兹曼去热身,准备下半场替补出场,和阿尔巴联手冲击皇马的右路防线。
下半场开始前,齐达内看到替补登场的格列兹曼,眼神中带着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