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地过,秋意也越来越重了。虽是中午,日头却也没那么重。
“小兰,你看牌坊边上,有一个人鬼鬼祟祟,已经约有一刻钟了!”徐银莲指着前方。
“还真是!”采小兰定睛看了一眼,是熟人没错,“阿姑,大哥来了!”
听到采小兰的喊声,崔卢氏从后院冒头,往远处看去,真是崔双全。
“怎么了?要你娘去请你,你才会上门呀?”崔卢氏望着崔双全贼头贼脑的样子,就来气。
牌坊下的人,听见了呼喊,牵着后面的马车,往院子里一路疾驰,到了近前,才跟崔卢氏道歉,“阿娘,那不是没敢认嘛,我哪里知道,咱们去去四五个月没见,家里就经营出这样一番产业了。”
车子里的大儿媳和大孙子一道下来,先给崔卢氏请了安。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一回来又是为了什么?”崔卢氏没理睬大儿媳,一把拉过孙子坐在腿上,斜眼看着大儿子。
“我能有啥坏想法,明天不是童子试嘛,我喊薄言到我们家去住。明天就能多睡会儿。”崔双全把自己的考虑说了出来。
“哟呵,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吗?”崔卢氏惊奇,原以为大儿子是来要钱的,没想到结果这般暖心。
“哎,阿娘你取笑我了。我们家要不是三弟媳送的一车粮食,就沦落到西门要饭了!”崔双全腼腆一笑,继续说道:“我一直在想着,怎么样才能报答他俩,忽然想到考试就在明天了,所以就赶来了。”
“算你还有些良心。你们兄弟俩都上了官学,有福分。哪像你弟弟还需要考试。”
“阿姑,中午来人,我准备饭咯!”采小兰听得清楚,及时打断了崔卢氏的话。不然又要扯到她没见过面的公公身上。到时候,怕是又得哭哭啼啼了。
“行呢,算算时间,薄言也快回来了。那是你兄弟,你自己和他说去。”崔卢氏抱着孙子玩去了。
“阿娘,路头的牌坊怎么回事?真像上面刻着的那样吗?”崔双全想起了刚才的疑惑,不禁问道。
“那还有假?我们家赈济灾民,刺史大人亲自写的匾额。”崔卢氏非常骄傲。
虽说崔家落了难,但积善的家风还在,仍能让李云光高看一眼。穷也穷得有骨气。
没成想,采小兰饭还没准备好,老二崔长才也拖家带口来了。同样的目的,两兄弟为了争到老三住自己家,差点打了起来。
最后还是崔母一锤定音,“你们哪家离考场近,薄言就住哪家!”
到底是血浓于水,采小兰庆幸自己没在背后说老大老二的坏话,不然此时崔卢氏心里肯定有疙瘩。
崔薄言到底没赶得上午饭,只能怪村里人太热情了。刘家庄的百姓们不知从哪知道了崔薄言明日要考试的消息,在村口为他举行了一次加油打气会。
“薄言,以后为官一方了,一定要记得今天的场面。书上所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就是这个道理,你对百姓好,百姓永远会记得。”王继拍了拍崔薄言的肩膀,“明天第一战,还要努力呀!”
求一求月票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