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这个年轻人,似乎就是为了中医而生的
张广礼心神一震。
这说的不正是他已经逝去的父亲吗?
除了医术谈不上大医之外,其他的,不差丝毫。
这一刻,张广礼对所谓的名医大医,有了新的理解。
只是,这样的中医,现在还有吗?
他不知道。
也许有,也许没有。
但他希望有。
张广礼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陆医生,我接触中医也有些年头了,我父亲是中医,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便学了中医,因为有基础,我比同龄人懂的多,临床经验也足,回到安江后,一路走来都很顺利,直到前些年担任县中医院的院长。
这些年,我走南闯北,接触过不少人,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也有人说中医介于科学和玄学之间,更有人说,中医并不只是一项治病救人的技能,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其中文化二字我牢记于心,但我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您虽然年轻,但医术高超,就连黄北山老先生都说在中医领域,他不如你,我想听听你的见解。”
“见解谈不上,不过张院长若是想听,我可以说说自己的一些理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您大可直接指出,你我一起探讨其中的奥妙。”
张广礼点点头,没有说话。
而陆轩,则是沉吟一声,道:“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仅仅只是十几个字的一句话,却是引来了张广礼发自内心的共鸣。
如果中医都算不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那就没有其他东西能够称得上了。
为何?
在张广礼看来,中医其实是最适当对外传播和输出的,对比武术、书法、京剧这些传统文化来说,中医起源更早,也最能代表中华国粹。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等。
而阴阳五行学说,又贯穿了整个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说中医是文化国粹,最能代表中华文化,不是没有道理的。
张广礼想到这里,又继续看向陆轩,听着他说道:“中医的文化特性,比较重要的有两点。”
陆轩比着手势:“第一点,中医讲求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所以,中医注重人体与环境的整体性。这个跟我刚刚说到的中医是治生病的人是一个道理的。
而第二点,中医之长在于辨证,因人、因时、因地、因症制宜,善抓主要矛盾,它不像西医那样分工精细,也就不会轻易失去整体的领悟和把握。
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是一名全科的医生。”
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是一名全科的医生。
这句话,给张广礼的震动很大。
他细细沉思着,然后抬起头,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
这个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是十分的艰难。
就现在中医的现状来说,没有几个中医能够做到全科擅长,大多数都只是擅长其中一两种,多的三四种。
而像针灸或者正骨这种,基本上都是专科专学。
哪怕会中医内科的中医师,也难说擅长全科。
比如张广礼本身,就只是对肾脏有着比较深的研究,而其他方面,虽然也有所涉猎,可却不是太过擅长,一些小毛病倒是可以看看,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他其实也没什么把握。
这个也是受到了他逝去的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比较多,自然也就了解的要多一点。
所以,后面也是往肾脏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如今听到陆轩这番话,张广礼觉得自己的路也许走错了。
中医从始至终都是一门全科类的医学,它考虑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病的本身,而是得了病的这个人,治病也不像是西医那般,哪里不舒服就医治哪里,而是需要全面的去考虑。
头痛了,也许是因为其他原因。
肾脏不舒服,也有可能跟脾虚有关系。
胃不好,肝脏出了问题也有可能。
……
这一刹那,张广礼想到了很多。
“在这里拿西医做个比较,西医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病本身,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生理功能,但患者是一个人,这一点经常被忽略掉了,而这对病人的康复来说,恰是至关重要的。”
陆轩微笑着继续说道:“况且,作为医生,目的不单是治病,还应该包括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疾痛、心理负担,这依旧是一个整体观念的不同。
这个不只是我们自己这么说,就连国外一些研究所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其中德国就有一个著名的研究专家,他就说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
这个断语,我觉得是比较准确的。”
张广礼陷入沉思。
跟陆轩交流了仅仅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可接收到的信息却是磅礴如山海一般广阔。
也许,这些内容并不涉及到医理和医术,可却是中医理论中最为精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