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52时代周刊第一人
行星名征集令发布后,无论是在剑桥,在英国,还是在欧美,都掀起来了一场取名热潮。
每天都有无数封信件像雪片一般飞来,这让爱丁顿在这么多年中,头一次感受到,剑桥大学天文台是如此地受欢迎。
爱丁顿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对收到的这些信件进行了一个初筛。
因为之前的八颗行星都是以罗马众神命名,而罗马神话中的神仙数量也就那么多,再排除已经被小行星所使用,但是大众们还不知道的名字,其实也剩不下几种。
初筛完成之后,爱丁顿派人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叫来了陈慕武,和他商讨这些名字到底要选哪一个,作为行星x的最终名号。
在爱丁顿递给他的几个罗马神明的列表当中,陈慕武首先就看到了那个普鲁托(pluto),也就是原时空里,冥王星的大名。
然后还有弥涅尔瓦(minerva)、克洛诺斯(kronos),这些都是曾经冥王星的备选名字。
除了这些已经统计好了的,爱丁顿还另外给他递了几封没有提名罗马众神,而是写着其他类型名字的信件,叶公超写得那封取名叫中华的也在其中。
但是,有几封信里的内容,差点没把陈慕武的鼻子给气歪。
这几封信里,有的提名叫东亚,因为这颗行星是东亚人发现的。
有的则说因为本刚刚经历了一场死伤无数的大地震,为了缅怀逝者,建议把这颗行星命名为东京,或者是东京的旧称江户。
小子的脑回路可真是奇葩,他们居然能恬不知耻到这种程度。
陈慕武在心里决定,就像叶公超和自己一开始想得那样,把这颗行星叫做中华。
等以后发现了冥王星的五颗卫星,他一定要把最小最弱的那一颗卫星,起名叫做本!
剩下的几颗,就叫什么琉球、吵鲜、吕宋、越遖。
就算你再牛逼又能如何,还不是要一圈一圈地围着我转?
……
最终,陈慕武委托爱丁顿,通过剑桥大学天文台上报给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的新行星的名字,不是灶王星,也不是中华星,而是黄帝星。
爱丁顿并不是一个狭隘的西方至上人士,所以他完全支持陈慕武以国家名命名新行星这个想法。
但是他同时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阳系之前的八颗行星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七颗行星的名字都是以神话人物来命名的,现在突然把最新的这颗用国家名字命名,是不是显得有些突兀?
爱丁顿提出来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劝陈慕武,可以用中囯传统文化中的神祗名字来命名,这样既能代表了国家,也符合相应的规律。
爱丁顿所说的确实也有一些道理,在原来的时空里,海王星外也有一颗用中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的矮行星,那就是共工星。
而它的拉丁名称,也没被改成西方神话中对应的水神波塞冬或是尼普顿(事实上,尼普顿是海王星的名字),而是就叫做gonggong。
所以,最后结合了叶公超和爱丁顿两人建议的陈慕武决定,将这颗新行星的名称取为黄帝(huangdi)。
虽然在中囯古代星象系统中,也有那么一组由十七颗星星组成的黄帝星,但其实他们的本名叫做“轩辕”,和陈慕武现在取的这个黄帝星名字并不冲突。
陈慕武之所以敲定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想到了冥王星有一颗和它质量差不多的卫星冥卫一,这两颗星星其实组成了一个双星系统。
他打算在等冥卫一发现之后,再把那颗星星命名成炎帝星。
一炎一黄,正好是代表中囯人的图腾。
而之所以这个名字是由爱丁顿代为上报给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却不是陈慕武本人,则是因为陈慕武还不是中囯天文学会的会员,而中囯天文学会虽然早在前年就成立了,但是现在也还没加入到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当中。
发现黄帝星之后,陈慕武也加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科学团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这个学会连会长都是丹麦人,所以它在国籍上没什么要求,陈慕武发现黄帝星的贡献,也足以让他成为学会中的一员。
从此以后,他就可以选择是否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fras(fellow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皇家天文学会会士)这个荣誉称号了。
但是现在,皇家天文学会又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年的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究竟应该颁发给谁。
这是英国天文学界的最高荣誉,颁发给今年在天文学上做出最杰出工作的陈慕武,本无可厚非。
但是学会已经把这个奖章,提前内定给了去年卸下会长一职的爱丁顿,现在凭空杀出来了一个陈慕武,这让学会的评奖委员会很是为难。
关键时候,还是爱丁顿高风亮节,他出面说服评委会,请他们把自己这枚荣誉性质的奖章向后延迟一年,还是优先颁发给天文学贡献人士比较好。
想给陈慕武颁奖的,不只是有皇家天文学会一家。
在大洋彼岸,洛厄尔的弟弟哈佛大学校长雅培·劳伦斯·洛厄尔,向媒体提出他打算向发现了新行星的陈慕武,提供一万美元的奖金,以慰自己哥哥的在天之灵。
而美国国家科学院,也想向他颁发詹姆斯·克雷克·沃森奖。
说起来,这个沃森和中囯还有一段渊源,他是第一个在中囯土地上观测发现到了小行星的人。
同治十三年(这一年正是陈奕迅歌里唱的1874年),沃森在邶京观测金星凌日时,发现了139号小行星,并上报给了管理钦天监的恭亲王鬼子六,奕为这颗小行星取名为“瑞华”,意为“中华吉祥”。
能玩得起天文学的人,自然都是富贵之家,这个沃森也不例外。
在他死后,他把遗产捐赠给了美国国家科学院,请他们代为设立沃森奖,奖励那些在天文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天文学家。
……
陈慕武在正式论文结尾处,提到的那个黄帝星轨道和海王星轨道交叉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天文学界的关注,这个这么多年,再次发现太阳系新行星的亢奋,让大家没有心思考虑这些小问题。
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为了这颗新行星,特意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最终在会议上确认了陈慕武新发现的这颗星星是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并通过了剑桥大学天文台的提案,同意把这颗行星命名为黄帝星。
比起之前发现新行星那次,这个行星被命名的新闻,在中囯国内反而引起了更大的轰动,被全国无数家报纸报道。
《申报》甚至还为此出了一期增刊,专门介绍这颗被命名为“黄帝”的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以及它背后的发现者陈慕武。
不仅如此,《申报》馆还专门派人去遖京的国立东南大学,去邶大采访了和陈慕武有过接触的叶企孙、夏元瑮等人,请他们撰文向大众科普介绍陈慕武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种种功绩。
商务印书馆,也开始搜集或翻译了一批天文学科普书籍,趁着陈慕武发现黄帝星的东风,也打算把天文学向国人推广开来。
胡博士在报纸上撰文,大谈特谈我的朋友陈汉臣。
大哥陈慕侨寄来了一封情深意切的来信,激动地称赞三弟这种家国情怀。
然而邮递员给陈慕武送来的却不仅仅是几封家信,而是连带着从国内寄来的各种贺信,他认识的也好,不认识的也罢,都纷纷写信向他祝贺,他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
就连大总统曹锟,都注意到了这件事。
他虽然是个靠贿选上位的旧式军阀,但曾经创办过河邶大学的曹锟,对教育问题也是很重视。
他甚至找来了自己的幕僚们商量,是不是应该给这个为国争光的年青人颁发一个勋章戴戴。
是嘉禾勋章,还是宝光嘉禾勋章?大绶还是不大绶?勋位章要颁几等?
……
第九大行星最终被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确认为行星,并被命名为黄帝,同样在外国媒体中,也引发了一个小高潮。
美国的《时代》杂志派他们在英国的记者,到剑桥大学采访了陈慕武。
因而陈慕武和剑桥大学天文台中的诺森伯兰望远镜合影的照片,也早于直系军阀吴佩孚,成为了这个时空里第一个登上这本杂志封面的中囯人。
采访的内容,基本上和之前陈慕武接受过的采访大同小异,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