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觉醒时代:从少年闰土开始

关灯
护眼
第190章 开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90章 开始

京城。

“这一堆,是袁大头和张只洞还有些别督抚上的要搞新政的折子。这一堆是戊戌那年,康党给皇上上的变法维新的折子。

你们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戊戌那年,康党总共上了多少折子?”

“回太后,微臣算过,三个月的时间康党总共有两百四十道折子。”

“康党的折子里都说了些什么啊?”

“一是要变法,二是要维新。维新有许多方面,比如练新军,改教育,兴实业。让水里能行船,路上都是车。”

“这二百四十个折子就是二百四十个维新变法的招儿。八国攻入了京城,我狼狈去了长安。如今回来已经有三年了,你们都搞出了什么名堂来?

你们有几个有能耐的。连人家康党都不如,还谈什么搞新政。你们给我看到都是洋人的新玩意,我大清朝的新政现在在哪儿呢。

李中堂在世的时候说过,康党里头有人才,那康有味他要不是要谋反,我给他宰相的职位。

当然了,皇帝当年还是太操切了。那也不行,一句话,大清的新政,绝不能连康党都不如。

袁师凯。”

“臣在。”

“你在北洋一定要干出些样子来。还是戊戌年我跟皇帝说的那句话,只要不违咱的祖宗大法,你就可劲儿干。”

“微臣领懿旨。”

自从被八国欺负了后,太后吃了不少苦头,灰头土脸的。

如今更加知晓洋务,新政是必须要搞的。

当初的戊戌变法她也是支持的。

只不过影响到了自己的权利来了,那就不能再支持。

现在的皇帝还被他相当于是软禁着。

“太后,江浙镇统制上了一道折子。说是张若松的第四十三混成协所有新军数千人,全部都把辫子给剪了。这算是违背了祖宗家法。那位张大人自己也剪掉了辫子。”

“辫子都给剪了?”

这时候剪辫子还早了点。

还要再过上好几年,新军里头剪辫子的才开始多起来。

“成何体统。大清的朝廷官员竟然剪掉了辫子。”

新军剪了还好说,竟然连当官的都剪了。

马上就着这个话题开始议论了起来。

“太后,这是嘉善日报,嘉善的青年文摘杂志。这是在嘉善拍过来的一些照片,其中有很多的工厂,还有兵工厂。”

醇亲王直接说道:“我倒是觉着剪辫子并无不可。新军接受日式、德式操典训练。日军和德军都没有辫子。”

这位王爷非常的有权势。

太后的亲外甥。

两年前。

就是他代表着去给八国道歉。

那时候才十八岁。

现在也才二十出头。

去过德国。

看过德军的军演。

那时候相当的震撼。

德军的操练还是相当猛的。

和清朝的军队完全是两个样子。

都没有辫子,第一次对自己的辫子有些不满。

到了现在,二十岁出头已经是亲王了,炙手可热。

大臣都想着,太后会不会废,把皇位给他这个外甥。

后面实际上传给了醇亲王的儿子。

剪辫子,现在的太后已经没当回事了。

反而是看着那些个照片若有所思。

“张若松,我记得他。这是他那儿办的工厂?”

照片比较的模糊。

还是能够看出工厂的规模,比较的大。

“好啊,大办工厂,大兴实业,新学堂,这才是需要的新政。”

提到了学堂,马上有大臣说道。

“太后,微臣以为应当逐年递减科举,以兴新学。”

“递减科举,减到什么程度?”

“先减武举,再减文举。直至一切乡会试停止。”

“你的意思是,科举就没用了?”

“其他人的意思呢,你们几个都是有功名的,说说吧。”

“回太后,新学实学要办,是对的。但,臣以为不必废除科举,科举,仍是我大清人才之根本,人心之正源。绝不可废。”

“其他人呢。”

“科举非大清起制,从唐朝开始,明朝最盛。但明朝还是把江山送到太祖皇帝手中,可见,其乃无用之学。”

“你的意思,新学能代替科举之学了?”

“目前还不能,所以才逐年递减。比如武举,如今都是洋枪洋炮,那些骑马射箭,你一拳我一脚的武举考试自然是没用了。至于乡试会试,待全省遍设蒙学,小学,中学,废除也可。”

“可人心之学,又有何种新学可以替代。”

“人心之学,科举不是也没有这个科目吗?”

“科举没有造枪造炮,修桥铺路的学问。但定人伦,辨忠奸,识道德,辨人心,却是有的。太后,以微臣之见,新学乃目,科举为纲,目末纲本,纲举目张。新学乃西学,科举乃中学。

张只洞大人不是曾经也说过,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如今竟也主张废除科举了,不知为何出尔反尔。”

大臣讨论了好一会儿。

新学都支持。唯一不同的是,一些人要直接废除科举,全心全意搞新学。

另一些大臣,则是要留下科举,双管齐下。

太后:“说了这么多,新学还是要办。各省都看看办上一些吧。比如说女学,洋人那儿都有了,可咱们这儿一个女学都没有。这个嘉善县办了女学,不知何等规模,听说还是男女混学。

北洋也得办女学。袁师凯,你在直隶给办上一个。”

“是。”

“不怕做错事,不能不做事,这是一条。兴一利,必有一弊,这也是一条。吃不饱肚子饿,吃多了就会撑着。这也是一条。”

“遵旨。”

现在科举和新式学堂对应着,小学等于秀才,中学对应贡生,高中对应举人,大学对应进士。

只要能在京师大学堂毕业,差不多就是进士身份。

用这个来弥补新旧学制之间的差距,让旧学人士可以向新学靠拢。在些制度之下,旧学的人士就可以依据其自身取得的功名或准功名情况来选择进入新式学堂深造。

但只要还存在科举制,最精英的家庭的成员就不会去念新式学堂,而是继续走科举之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明日拜堂 超强进化 核武大帝 山河志异 娘亲!要不换个爹? 万古帝婿 玄学俏寡妇,靠算命养活六个娃! 当不成儒圣我就掀起变革 妙手神医混都市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