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头摇成拨浪鼓,连说不知。
“他在窑口这些年,我一直带着孩子住在乡下,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一年也见不上两三回。开始几年还好些,到后面他越来越忙,两三年也见不上一回,要不是逢年过节老乡会替他捎带些银钱和布匹回来,我都以为他死在了外头。
我儿从小到大都是我一人照料,娶妻生子这么大的事他也没露个脸,不怕说句实话,儿子心中有怨,早不肯认他那个爹,这些年几乎和他断了来往,哪里知道他做了什么?”
若非早年随张磊去过一次湖田窑,她哪里认得出徐忠?
她转头向徐忠磕头,“大老爷,若他犯了什么错()
,您尽管处置,只孩子们都是无辜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求求您放过我们。”
她说得情真意切,哭得又极为伤心,和儿媳挨在一起皆是惊惶模样,显然一路过来吃了不少苦头。
徐忠不免气消了几分,又觉他们被张磊牵连,实在无辜,才要开口,就听梁佩秋道:“你们上次联系是什么时候?”
老妇哭声略顿,想了想含糊着回答:“有些时日了,我记不清了,约莫、约莫一年前?”
“所谓何事?”
“也没什么,还是老样子,给了些银钱,叫我给儿子修葺新房。”
“你骗人!”
这回不待梁佩秋再问,阿鹞先冲了出来:“明明就在今年初,我还瞧见时年替张磊跑腿,往家里送东西,米面粮油应有尽有,还有虎头鞋拨浪鼓之类的小孩玩意。东西随商队货运一起出发,占了足足小半车空间。”
那会儿她还和时年感慨,张磊担着湖田窑大小事务,委实操劳,连回乡看看妻儿都抽不出空来。事后想想仍感亏欠,便向张磊提议,将其一家老小接到景德镇生活。
张磊说他们习惯了乡下日子,到城里难免不适应,一再推拒,她这才没有勉强。
“明明才半年过去,怎会记不清楚?”
听阿鹞这么说,张氏儿媳一脸惊讶,询问婆母:“什么米面,我为何没有见过?”又看向旁边的丈夫,“你不是说,虎头鞋和拨浪鼓是你托人带回来的吗?”
见两人都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儿媳似乎明白了什么,脸色突的涨红:“你们在防着我!”
“不是不是。”张氏赶紧安抚,“我们不是防你,实在是……”
实在是什么,张氏一时想不出来,舌头打结,求助似的看了眼儿子。张氏儿子沉着脸,面上飞快闪过一抹狠厉,起身打断道:“你们究竟想问什么?”
梁佩秋从他进门那一刻就一直盯着他,显见这个年轻男子,才是家里真正做主的那个人。
“张磊托人带东西回乡的
“山上人烟少,我们喜欢清净才住到那里去,没什么躲避一说。”
“那你们什么时候搬到山上去住的?”梁佩秋补充道,“不要撒谎,既然能找到你们,打听到你们何时搬家,自然也不困难。”
张氏儿子气堵了下,偏过头去:“万庆十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