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不管是正式场合,还是民间讨论,大家都倾向于直接用汉语的“太后”发音,来称呼紫帐汗国的太后们。包括郭康自己和人聊天时,都是直接说海伦娜“太后”的。
而这个现象,自然也引来了学者们的深入思考。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研究结论认为,希腊-罗马的文明组织中,权力的拥有者只有父亲这一个位格,只有父亲的意志这样一个意志;而在塞里斯文明中,父亲、母亲两个位格是同时存在的,父母的意志也都相互独立地存在,并且对家庭成员产生影响。这种二位二志的组织方式,深藏于塞里斯文明的内核之中,才导致了这些现象。
郭康之前,其实搞不太懂他们这些想法。他上一世受的教育认为,塞里斯文明中,母亲对儿子的权力,也是父亲权力的一种体现,然而希腊哲学家们根本不认同这一点。
这些人对于父权的认识,比他清晰的多,而且有一套完善的神学、哲学理论,进行辨析和验证。别的不说,就这些几位几体,几性几志的术语,郭康至今都看不太懂。但希腊学者们就用得极其纯熟……
可能也是因为他们专精于此,所以这些其他人看来“差不多”的东西,希腊人看来却是差别巨大、区分明显,根本不能算同类的。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哲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有人提出了一套后来被广为接受的评判标准:只要观察,是否有可以独立存在的母子关系,就可以判断出观察目标是否是单一父权制的社会。
比如,在希腊,这个结果就很明显。学者们一直以来都认为,父亲才是子女的真正源头。就像亚里士多德比喻的那样,女人是土壤,而种子是男人提供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植株,当然只源于父亲播种的种子,而和母亲没有关系。
在这种理论体系中,母亲和子女,连生理上的联系都不是很强,因为她只是被借用的、种植和培育胚胎的保姆。这一哲学论述,从源头上,就否定了母亲和子女的关系,自然也使得母亲对于子女,缺乏足够有力的直接权力。即使拥有权威,也必须借助父亲才行。
罗马分裂之后,哲学也没有随着古典帝国一起消失。教会和神学,也是在这些哲学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来的。
著名的神学家阿奎那就指出,父亲提供了孩子的形式,母亲提供了孩子的物质。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主动的原则,而母亲是被动的、物质的原则。虽然父亲不能直接给孩子灵魂,但父亲提供的形式力量,让孩子的肉体得以接受灵魂,所以是居于主要地位和领导地位的。
和其他很多哲学理念一样,这种观点一直在后世的哲学与神学中发展,直到很久之后都有影响。
在神学家看来,母亲没有对子女的掌控权,因为灵魂来自天父,而提供灵魂与物质世界之间桥梁的,则是父亲。所以子女首先是天父的子民,其次是父亲的衍生与补充,而母亲就是个最基本的代劳者,当然无权干涉其他人的所有物。
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看起来是妈妈生的,但从神学和哲学意义上来说,其实也不是妈妈生的。
后世教会面对的诸多公案,也都是由此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