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港督麦理浩满是期待的目光,高弦非常痛快地表态,“既然督宪都有心促成香江第一个工业邨尽快投入使用,那我当然愿意锦上添了。正府要是信任的话,把整个项目都包给我也没有任何问题,所需资金我出了,就像海底隧道项目那样。”
“你的意思是,采取bot模式?那期限是多少年呢?”港督麦理浩试探道:“大卫,你要明白,海底隧道的盈利非常明确,而工业邨……”
“和海底隧道一样,三十年即可。”高弦慷慨地笑道:“督宪,我一直有为香江做实事的心愿,这个工业邨正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番话,高弦说得极其诚恳,原因倒不是为了拍港督麦理浩的马屁,而是他一直都想搞一块任由自己发挥的试验田。相比之下,付出的成本属于其次考虑的因素。
港督麦理浩见高弦动真格的,顿时心怒放道:“大卫无愧于香江十大杰出青年,著名的香江企业家。这样,我提议,用你的名字,命名香江的一个工业邨,以彰显你的贡献。”
“这样合适吗?”高弦虚情假意地推辞道。
生怕高弦反悔的港督麦理浩,连忙说道:“当然合适!而且,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你忘了么,港岛南部的寿臣山,不就是因为周寿臣爵士对香江的贡献而得名的?”
“那就多谢督宪成全了!”高弦这才真心实意地接受下来。
说句心里话,高弦挺高兴,香江的第一个工业邨能被称为“高弦工业邨”。
一个人的真正成就,在于他能留下来什么光辉的印迹。
香江的不少街道、学校、图书馆、医院,都是以人名命名,可谓司空见惯,社会接受度很高,但香江第一个工业邨的“第一”,还是相当稀罕的。
各取所需的双方一拍即合后,港督麦理浩又说道:“既然高弦工业邨采取bot模式,那工作效率肯定更高一些,我希望,今年第三季度就可以动工,以保障香江的鸡的屁增长。”
高弦心领神会地答应,“我回去后,马上就安排资金,组建团队,和正府接洽;等结婚后,我会尽快回香江亲自主抓。”
感觉高弦这边不会出纰漏后,港督麦理浩才心满意足地放下这个话题。
高弦回去后,立刻吩咐叶黎成,“香江第一个工业邨这个项目,我们接下了;马上组建一个团队,去和正府详谈具体内容;高益财务安排五千万港元启动资金,和恒盛银行一起控制项目的财务往来;问问霍氏,有荣公司能接下多大的工程量,多多益善……”
叶黎成瞅空问了一句,“香江第一个工业邨的名字,定下来没有?”
高弦轻飘飘地回了一句,“总督说了,这个工业邨就叫高弦工业邨。”
叶黎成眨巴了一下眼睛,心里琢磨,“就冲着这个名字,便不能怠慢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