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梁贞顿时发怒,喊道:“粗鄙之辈,这里是东宫,岂能容你如此放肆!殿下,若不将他赶出去,我等脸上蒙羞啊。”
宦官、侍女觉得新奇,看着字眼,纷纷点头。
顾正臣摆了摆手:“以大字书于纸张之上,这种方式在宫廷内部尚可,但对于句容、民间,极是不当。须知,这纸张的成本可不少,长此以往,寻常先生负担不起。”
朱标恍然:“孤想起来了,你在书信里是提到过这两样东西,只是当时夹在一些小事之中,孤也没留意,现在看来,你早就在做准备了。”
“你拿做学问的东西换钱?”
宦官连忙道:“回殿下,不曾识字。”
“若不如此,该如何做?”
宋濂询问。
顾正臣微微点头:“没错。”
“白痴。”
顾正臣直言。
朱标又指了几个字,宦官竟都回答了上来,朱标又唤来几个侍女,虽有几人有几个字识不出来,但大部分都说对了。
顾正臣指向“张目视寇仇”的“目”字:“这个是目,即眼。看到这个字,应该想到自己的眼睛。有句话叫目不转睛,膝不移处,指的便是看东西时眼珠一点都不转动……你们作为东宫侍奉之人,耳聪目明是本分内的事,这个目,你们应该记下。”
顾正臣三言两语,将每个字拆分或组合在一起讲解清楚,然后退至一旁,看向宋濂:“宋师,这样一来,是不是一个先生便可教导六十人识字?”
朱标起身,招来一个宦官:“你可曾识过字??”
穷苦人家读书练字,轻易不会使用纸张,而是在沙子里练字,只有交课业,默写整篇文章,写作等情况下,才会使用纸张。
宋濂眼神一亮。
朱标阴沉着脸,很是不满。
李希颜站了出来:“你若感觉蒙羞,可以自行离去,今日太子设宴招待,共议教育之事,你却屡屡敢聒噪刁难,作为太子宾客,还有半点儒雅之风,君子之德吗?”
朱标惭愧不已:“宫内悬挂字画不少,孤也没想过,这种方式也可用于文教之事。”
宋濂怒视,胡须无风自动。
顾正臣后退一步,正色道:“宋师,我是句容知县,身后站着一万余户百姓,为了他们能吃饱饭,用这些做学问的东西换钱,真的不妥吗?”
宋濂见顾正臣严肃,思索一番,拱手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身为知县,确实应该将百姓吃饭问题放在首位。此事你做得对,是老夫错怪你了。只是黑板、粉笔事关文教大业,你是否愿意割舍?”
顾正臣看向朱标,意味深长地说:“其实,黑板也好,粉笔也罢,这些都是太子吩咐我打造的,一切都是太子的功劳。日后黑板、粉笔推至国子学、府州县学、各地私塾,应将太子功劳铭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