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沥,如幽怨哀伤的哭诉。
坐在县衙二堂,顾正臣询问县衙官吏,他们对于如何提升亩产并没有什么可用意见,又招来耆老问话,也不过深耕细作,除草浇灌,最后加了一句听天由命。
顾正臣苦涩不已,思考如何提升水稻产量。
后世的生产经验许多是可以拿来使用的,比如选择优质种子,对于百姓而言,许多人家也知道好种子会带来好产量,可无奈家中好种子不够多,只能用瘦种子补充。
句容官府粮仓里有不少粮食,通过筛子可以选出粮种,可以等重与百姓交换。
种子的处理也是个问题,现在没有农药,虽说一些典籍中记载使用砒霜作为农药拌粮种,可这是山西的法子,拿到句容来,百姓未必认可,万一大量进购砒霜,老朱会不会多想,百姓若吃了砒霜种子发出来的粮食拉肚子,自己岂不是成罪人了?
肥料!
这是个大问题,想要亩产上得去,肥料是关键。只不过现如今还没有磷肥、尿素之类的玩意,化工厂是找不到的,看来也只能选择沤肥了。
“沤肥,你们总知道吧?”
顾正臣问骆韶、周茂、杨亮,目光又看向张耆老、刘耆老、葛耆老等人。
顾正臣闭上眼,低声说:“好,我答应你。”
张希婉看着疲惫归来的顾正臣,眼神冒着小星星,端着茶碗问:“妾身去过裁缝、织造大院,听说不少东西是夫君改进的,夫君一个读书人,怎么连织造器具都如此了解?”
唯一要解决的便是效率问题,总依靠人工推磨或压榨,这效率着实太低了一些,使用水车吧,可句容的河流除了夏秋时流淌,平日里跟湖泊差不多平静,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流动,水车暂时是用不上了。
枯草、枯叶成了有价码的东西,一百斤四文钱。
沤肥出现于南宋,最早见于陈旉的《农书》。
张希婉笑弯了眼睛,转而说:“今日妾身去问过那些卫所出来的妇人,她们之中多愿意去裁缝、织造大院做事,两个大院正在安置双层床,用不了两日,便可让她们搬进去,只是有个问题……”
顾正臣略一沉思,认真地说:“若是肥料不够,就想办法增加肥料!!”
大豆是不缺的,连曹植都知道“煮豆燃豆萁”,何况还有卖豆腐的,原材料问题好解决,大量收购也方便,不存在材料问题。
“呃,何为绿肥??”
张希婉收敛了笑意,低头在顾正臣耳边说:“她们是寡妇,但不应该一辈子都是寡妇吧,夫君是不是帮她们一把,让她们好歹有个家,也好早日重新开始。妇人拖着孩子,想活下去很难。”
张希婉点着小脑袋,脸上泛着红光:“孙娘、伍氏、张氏,还有好多人,都夸赞夫君了不得。妾身看过了,那些改造巧夺天工,还有流水线设计,好怪的词,也是出自夫君之口对吧,夫君怎会懂得如此之多?”
周茂疑惑地问。
顾正臣询问。
此外还有鼠茅草、山毛豆、木豆、银合欢、水生、水戎芦、水浮莲与绿萍等等,也都按百斤给价。
顾正臣起身,端起茶壶,亲自给张耆老添了茶水:“张耆老,大豆榨取豆油之后,还有豆渣、油渣,豆渣可以制成豆饼,这豆饼可是好肥料,一块这么大的豆饼可以肥一亩田。”
“句容卫。”
“当真?”
葛耆老动了动拐杖,连连点头:“沤肥,咱知道。”
顾正臣郁闷不已,看着这一群误会自己的老头子,解释道:“沤肥并非只有粪肥,还有绿肥。”
顾正臣喝了一口茶,将茶碗搁下,坐在椅子上:“懂得多,只是因为看得多,许多改造都是出自先辈典籍与经验,有些更是先辈成果,只不过没有落到实处罢了。”
顾正臣侧过头看向张希婉,自己都感觉棘手的问题,难道说她有办法?
豆饼作为肥料广泛使用是在明代后期,自己可以将它提至大明初期。
县太爷,你可不能为了增加肥料,让所有老头子天天蹲坑去,这就是把腿蹲麻了,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啊……
张耆老一头雾水。
顾正臣看着张希婉深情且美丽的秋水眸,有那么一瞬间真想告诉她原因,可话至嘴边,理性战胜了感性:“你好奇,那就多好奇几年吧,待时机成熟时,夫君自然会告诉你。”
顾正臣笑了:“那就给田地施沤肥,多上点沤肥,土地肥沃,亩产不也会增加。”
张希婉嗔怪:“怎样才算时机成熟?”
张希婉绕至顾正臣身后,轻轻揉捏着顾正臣的肩膀:“你是我的夫君,你若不想说,妾身不问。只是若是有朝一日,夫君觉得时机成熟了,还请告诉希婉。”
顾正臣重重点头:“确实可以,不仅如此,本官还打算在句容建一座大型的豆油作坊。”
紫云英、苕子、豌豆等秸秆连带根部,县衙也收,一百斤八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