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宗继久等,杨问渠离场后拿到手机便兑现了承诺。通过好友申请后,宗继把钱转过去,再次表达了歉意和对话剧的赞扬,并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看第二场,《红海》中有太多细节值得他反复琢磨了。
对方没有回复,宗继退出对话框,耳机里一片安静:“我好了,你还在吗?”
“我在。”齐重焰回答得迅速,宗继的手指弹了一下,却不知悸动从何而来。
“这边好像有点吵,你能听清我说话吗?”大剧院外闹哄哄的,宗继把耳机的麦克风拿到了嘴边。
少年的声音如同耳语,齐重焰瞬间失神,过了许久才找回自己的意识:“能听清。”
“那就好。”宗继仍贴着麦克风说话,齐重焰身体泛起酥酥麻麻的感觉,却又舍不得将耳机摘下。
“接下来准备做什么?”齐重焰坏心眼地也将麦克风放到嘴边,他听见少年猛地抽了一口气。
宗继缩了下脖子,好似有道微弱的电流穿过身体,他舌尖抵住上牙膛连续吞咽几下,才消去了耳朵里让人难耐的痒意。
嘟的一声通话被对方挂断,齐重焰的笑意僵在脸上,好像玩脱了。
刚刚不小心按到了,我准备坐地铁回去了。
是不是真的不小心只有宗继自己清楚,齐重焰不敢再逗,老老实实地给宗继发文字:嗯,路上注意安全。
晚上剧院方安排了酒席宴请寻踪剧团全体成员,杨问渠身为首席兼《红海》第一男主,自然是主要宴请对象。
被电话吵醒后杨问渠躺在床上发了几分钟的呆,两个小时虽然远远不能满足他对睡眠的需求,但也聊胜于无。
去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振奋精神,杨问渠简单地换了一身衣服,拿上手机和房卡与剧团的同事汇合前去赴宴。
明天安排了两场《红海》的演出,今天晚上就是单纯地吃饭,杨问渠等人面前放的都是清淡的饮料。
杨问渠眼底挂着明显的青黑,他迅速将肚子填到七分满,以饮料代酒敬了席上众人一杯,然后继续回酒店休息。
反正他已经完成了露脸的任务,接下来的事情有负责人处理。
刚吃过饭不能马上睡觉,杨问渠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震动,杨问渠放下手里的报纸,他有睡前看书的习惯,以往会携带几本书在巡演期间阅读,此次走得匆忙没顾得上。
原来是宗继回到家发现转账还没被领取,忍不住又提醒了一遍。
杨问渠毫不扭捏地收了钱:不好意思,忘了看你的消息。
没关系,收了钱就好,解决一件事,宗继放下心里的惦记。
杨问渠仔细看完了宗继的留言,少年如同小学生交作业那般认真写了一篇观后感,与普通剧迷的表面评价不同,从宗继的言辞中能够发现他已触及到了《红海》的内核。
那隐藏在表面故事之下的主题,杨问渠多次研读剧本才完全理解,少年仅看了一场就能有这般深刻的解读,让杨问渠既惊叹又感慨。
若是让他多看几场,说不定能与编剧达成共鸣。
杨问渠对宗继产生了一丝好奇,对方如此年轻,再结合其外形,该不会是哪个剧团的新生代演员吧?
杨问渠翻了一下宗继的朋友圈,试图找到蛛丝马迹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很快他便发现了答案,因为宗继转发的《盛开》相关报道。
原来不是剧团的新生代,而是电影演员。既然已经是演员了,对方肯定不会愿意加入剧团,毕竟当话剧演员的收入远比不上当电影演员。
寻踪目前新生代成员严重不足,愿意进入剧团打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知道等他逐渐老去,无法担任首席后寻踪的前路会是如何。
杨问渠失落地退出宗继的朋友圈,收拾了衣服去卫生间洗漱。
结束和杨问渠的交谈,宗继对着镜子模仿起他在《红海》中的表现,但始终不得其法。
不行,看一场根本不够。
“洋哥,你可不可以帮我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出《红海》的票啊,我想二刷。”
所有官方售票途径都显示《红海》已无余票,没办法,宗继只能找于洋求助。
“等等,我帮你问一下。”《红海》真有那么好看?于洋被宗继说得意动,可惜僧多粥少,他只弄到一张,他同城快递给了宗继。
票价连同快递费一共是七百,宗继把钱转给于洋,好说歹说劝对方收下了。一下支出七百,对宗继来说有些肉痛,不过想想《红海》,又觉得这钱花得值。
二刷的效果并没有因为看过一遍而减弱,甚至比他看的第一场还要好。
观众逐渐散场,宗继坐在位置上飞速在手机上写着观后感,由于太过认真,连清扫人员进场都没有发现。
直到对方出言催促,他才匆匆将观后感收尾发给杨问渠。
于洋他们没有看过红海,他能找到的讨论对象只有杨问渠一人。
宗继的行为对杨问渠而言并不是骚扰,相反他很喜欢跟宗继交流,否则宗继也不会贸然打扰他。
我能把你的观后感发给《红海》的编剧看看吗?我想他应该会很高兴能遇到你这样的观众。
剧团的编剧没有跟团巡演,他正在休假,准备构思新的剧本。
可以的,谢谢杨老师!
宗继让杨问渠随意,心里有点羞涩、忐忑又有点小骄傲,他写的观后感竟然要被编剧本人看到了。
不知道对方会不会认为他在胡说八道。
既然杨老师都表示认可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杨问渠把宗继的观后感转发给编剧,暂时结束了跟宗继的对话,换衣服准备参加庆功宴。剧团在冀北的巡演顺利结束,他们将在明日前往海市,开始下一站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