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霸隋

关灯
护眼
第七百二十五章 直捣黄龙(四)(大结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尾页 书架

这一见渊盖苏文的举止明显不对,前来禀报的亲卫将领自不免便有些急了,大踏步地便要上前去拽渊盖苏文的手。

“呯、呯!”

没等那名忠心耿耿的亲卫将领拉到渊盖苏文的胳膊,只听两声枪响过后,那名亲卫将领的胸膛上突然冒出了两个血洞,大股大股的鲜血就此狂喷而出,其魁梧的身子猛地便是一僵,待要再说些甚之际,浑身的气力已随鲜血的快速流失而耗尽,也就只抽搐了几下口角,便已是轰然倒在了地上,唯有伸出去拽渊盖苏文胳膊的手依旧笔直地向前伸着。

“此獠是渊盖苏文,哈,抓到大鱼了,弟兄们,上,抓活的!”

枪响过后,一名华军营长领着十数名士兵从殿门处冲了进来,但见华军营长手脚麻利地从上衣的口袋中掏出了张画像,与兀自端坐在文案后头的渊盖苏文一比对,登时便兴奋得狂吼了一嗓子。

“不许动,举起手来!”

“老贼,站起来!”

“老狗,还敢装腔作势,找死!”

……

随着华军营长一声令下,紧随其后的十数名士兵立马持枪冲上了前去,用刺刀逼住了渊盖苏文的各处要害。

“放肆,某乃高句丽大莫离支,又岂是屈膝投降之辈,尔等欲要辱某,休想,哈哈……呃!”

渊盖苏文乃骄傲无比之人,又岂肯去当帝国的阶下囚,死志早萌之下,早早便已服下了毒药,面对着十数柄刺刀的威逼,只见其猛地一拍文案,盛气无比地便呵斥了众华军官兵们一番,末了更是仰头发出了一阵狂笑,只是笑声未消,一大股污血便已从其口中狂喷而出,头一沉,人已重重地趴在了文案上。

“报告营长,这老贼没气了!”

这一见渊盖苏文轰然倒下,十数名围在其身旁的华军士兵们自不免皆是一惊,自有一名机灵的士兵紧着伸手试了下渊盖苏文的鼻息,很快便确定了此獠已然身亡之事实。

“娘的,便宜了这老狗了,砍下首级,交差去!”

没能活捉渊盖苏文这么个重要目标,华军营长自不免火大不已,可也没辙,只能退而求其次,挥刀砍下了渊盖苏文的脑袋,提溜在手,就此出殿找萧正波邀功去了……

盐州郡,刚接到渊盖苏文的告急信,高句丽军主帅剑铁鑫正自紧急调兵遣将,准备率部回援平壤,可都还没等他率部动身呢,平壤处便来了名报马,送来了高藏王的亲笔劝降信,言称平壤已然被华军攻破,渊盖苏文畏罪自尽,高句丽已亡,为苍生计,已不宜再起战端,要求剑铁鑫就此向华军请降云云。

剑铁鑫接到高藏王的信函之后,失声大哭了一场,而后将军中众将全都召到了中军帐,宣布了高藏王的命令,决意全军归降帝国,诸将们闻知国已灭,也自都没了战心,各城先后向华军投降,残存的三十五万大军齐解甲,高句丽国灭已成定局,其后虽还有些零星的抵抗,可在华军强大的武力面前,那些叫嚣着复国的狂热分子不过都只是些待宰的羔羊罢了,根本不可能掀起甚大的浪花……

瑞明十六年九月中旬,帝国平灭高句丽,生擒高藏王,渊盖苏文畏罪自尽,帝闻之大悦,下令犒赏三军,大封有功之臣,又诏令将辽东细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朝鲜四省,并诏令第一、三集团军在朝鲜省暂驻,次年兵进百济与新罗。

瑞明十七年五月,帝国第一、第三集团军在北海舰队的配合下,分兵进剿百济与新罗,连战连捷,势如破竹般地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便灭掉了两国,将两国之土地并入朝鲜省中,是为帝国第三十六省。

瑞明十九年三月,帝国第二、五集团军以文仲明为统帅,兵出玉门关,一举平灭西突厥,取其地为新疆省,是为帝国第三十七省。

瑞明二十年五月,帝国以吐蕃不臣之理由,着第一、六集团军,以兵部尚书苏定方为统帅,兵进高原,八战八捷,阵斩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灭其国祚,取其地为西藏省,是为帝国第三十八省。

瑞明二十三年,帝国海陆两军分进印度,灭掉了诸多印度邦国,但并未立省,而是设了都护府,以为帝国第一块殖民地,自此后,帝国便走上了一条殖民全球之道路,四大舰队四下出击,在陆军的配合下,远征土耳其以及欧洲各国,以二十年的时间,成就了独霸全球之大业,张君武遂成天下之共主,被尊为天皇帝,世界各国之国王无不以朝贡觐见天皇帝为荣。

瑞明六十一年七月初二,张君武八十大寿,万国来朝,时任首辅大臣的狄仁杰提议大庆,张君武以为可,遂在承天门大宴群臣并各国使节,宴后,张君武突感身体不适,急召太医前来诊治,却未能奏效,病情转急,卧床月余,依旧未见好转。

瑞明六十一年九月初九,张君武深感不适,自觉大限已至,急召狄仁杰等从三品以上大员进宫,当庭由狄仁杰宣读了遗照,传位于皇三十六子张承国,是夜子时,帝驾崩于太极殿中,谥号:圣皇,次日,皇三十六子张承国登基,大赦天下,次年改元:祥平。

闻知一代大帝张君武龙归大海,天下莫不悲痛万分,时值送葬铭陵之际,关中百姓自发向京师麋集,随行护送者多达三百万之众,沿途哭晕者不计其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尾页 书架

影后每天都被热搜 纨绔高手混都市 都市之妙手医圣 玄幻之我能复制一切 穿到古代当捕快 番外完结 万古剑神 六史:后汉演义 你身后有鬼 六史:宋史演义 六史:唐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