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知道陛下的意图,但心中仍然不安:“若此行未成,陛下又当如何?”
谢凉说道:“只要你去了,就算成了一半。”话虽说的简略,但以董先的头脑便想清楚了一切。只要他带着利益去找了任初,那么之后几位异姓王再想联合,心中总有个疙瘩。
“传我令下去,此次出使配备骑兵三百,朕还会另行对梁王及其子弟加封。”
“若梁王推辞,加封的话就去其他伯父的领地再讲一遍吧。”谢凉最后又加了一句。
文将军听闻此计,更是心潮澎湃:“陛下此计,定叫他们疑心内外,不能共谋也!只是若他们当中有人力排众议斩杀使臣欲联合起来与朝廷开战呢?”
谢凉叹道:“若是真到了如此地步,那朕也只能号召各路异姓王诛杀此反贼了。”
文将军点头退下,又看向了董先。
董先面上是视死如归的坚毅:“为陛下赴汤蹈火,乃臣之幸。”
谢凉看着一脸忠义仿佛下一秒就要尽忠保国的臣子,神色无奈:“朕还没有到需要臣子以死相报的地步。”
按照她的设想,还没摸透朝廷实力的情况下,她的伯父们并不想吃力不讨好重新开始战争,害怕削弱自身的实力。枪打出头鸟,他们也不敢保证和自己在一个阵营的人一定齐心。
“如果梁王接受了朕的条件,那自然可知他本来所求不大,且他的底牌他并不能完全驾驭;若梁王推辞,那朕的军队可以待命了。”
文将军躬身下跪:“臣愿为陛下一战!”
董先也跪下说道:“臣也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谢凉将二人扶起,却是说了句:“不是为朕,是为这天下百姓。”她曾亲眼见过百姓们奋起反抗,只为不公......只为安稳活下去。
她斩钉截铁:“要是有谁的愿望需得让天下再起战火,百姓流离才能实现,此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朕本不愿战,但若到非战不可的地步,朕也不会退缩。
待到文将军和董先退下之后,谢凉又亲自写了一封信,命青尺给远在雍城的红袖和陆难行二人寄去。
青尺有些不解:“陛下若要动干戈,陆大人和红袖姐姐不过文官,又何以调动?”
谢凉笑道:“他们的作用不是在这边,之后你便会知道,另外,再宣荀之时过来。”
荀之时,先帝打仗时从敌方勾搭过来的将领,战场上从无败绩。先帝知道这个人的时候,他正在对方军营管粮草,深觉敌军不会使用人才的他,便将荀之时挖了过来,并封之为侯。
登基之后的先帝并没有忘记这位特别会打仗的将军,预备加封他为王,可谁知这位将军并不像前几位异姓王那般对爵位领地有更多执着,他直接拒绝了先帝的请求,并从先帝手中薅了一大笔钱,选择光荣退休。
因此,先帝对这位将军是又爱又恨,但也不能让人家就这样空着,还是封了个侯爵之位,不过碍于对方想过退休生活,也没有给什么实权职位。
谢凉曾想,是否这位将军料到封王得地之后自己可能会走向与朝廷截然相反的道路,才会拒绝的那么果断?
但她也没机会仔细询问了,青尺回来后只是为难地说道:“荀侯爷说自己就不来了,让他儿子来就行了,他儿子什么都会,陛下想做什么都成!”
尽管青尺传话的时候不带半分个人色彩,谢凉还是觉得荀之时最后一句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分,耐人寻味。
此刻她也别无他法,只叫青尺将人宣来。
这位小侯爷有字之宣,据青尺说那是因为陛下宣召要想个大名,于是荀之时现取了一个,按理说小侯爷现年十八,得两年之后才有字呢!
听到这话时,谢凉也不知该维持什么表情,不过这小侯爷倒与她想得不一样,为人温和,谈吐文雅,和他那让人又爱又恨的爹简直不是一个样。
谢凉耐心问道:“朕召你前来,所为之事可不简单,你敢有把握接下这差事?”
荀之宣羞涩一笑:“陛下宣召荀家人,无非是想打仗了,父亲曾说,陛下若问别的方面,鄙人尚且可能达不到要求,但若仅是打仗,交给鄙人即可。”
【本章阅读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