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南监,崔耕带着封常清到了都尉府长史堂院,让杂役收拾出一间房来,给封常清暂住。
安顿完封常清后,他便进了都尉府的内宅去见郭恪。
内宅,堂屋中。
“启禀都尉大人,兵员招募满编,下官特来复命!”
“好,很好!”郭恪站起身来,高兴地道:“你让他们明天一早,就在县衙外集结待命,我带他们回仙潭村的大营。”
言罢,拍了拍崔耕的肩膀,道:“以后这都尉府,就要靠崔都尉多多费心了。”
崔耕大惑不解,道:“怎么听大人这话的意思,是不回来了?”
“不是不回来,而是暂不回来。接下来的日子,本官这就要常驻仙潭村大营。”
说到这儿,郭恪又是一脸傲娇地朗声说道:“既然朝廷让本都尉驻军新县,出任折冲都尉这一要职,那本都尉自然不能辜负了朝廷对我郭恪的重用,更不能辜负了圣上的信任。本都尉势必要殚精竭虑,将新县这支府兵打造成一支铁军,一支无坚不摧的钢军!”
“……”
崔耕听着简直是目瞪口呆,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馹,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啊?
朝廷的重用,圣上的信任?
大哥,咱们这新县折冲都尉府,就是一个连下府军府都不如的存在啊,朝廷哪里记得住你?
还有圣上……
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圣上?都是武后说了算,好吗?
明明你郭某人投了个好胎,家里特意安排你下来镀镀金,非说的那么矫情干啥?
再者说了,各地府兵又不是边军。最大的敌人,也不过是些山贼草寇,操练那么厉害有什么用?
就是按照朝廷制度,也不要求府兵天天出操啊。哪个折冲都尉,不是主要在都尉府里办公?
您可倒好,居然常驻军营了。真是拿府兵当边军来练呐。
默默地,崔耕有点同情起即将陷入水深火热的那帮子新兵蛋子了。
当然,郭恪愿意常驻军营,崔耕是巴不得,省得他天天在都尉府晃来晃去,没事儿找自己别扭,给自己摊派有的没的那些个差事儿。
当即,他目露敬仰之色,抱拳拱手道:“都尉大人公忠体国,一心为朝廷分忧,下官佩服!”
郭恪似乎很享受崔耕口中的“公忠体国”四个字儿,点了点头,竟也一反往常的傲娇劲儿,道:“崔长史谬赞了。此乃本官的分内之事。”
眼见他心情不错,崔耕才小心翼翼地提起了宋根海的事儿,果然,郭恪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按说事儿都说完了,崔耕就该主动告辞。可他还是坐在那,有一口没一口地慢慢喝茶。
大唐年间可没有端茶送客的规矩,郭恪等得不耐烦了,道:“崔长史,你这是还有事儿?”
“没…没事儿…啊,不,其实也有点事儿。只是这事儿,在下实在难以开口。”
“到底什么事?快说,快说。此番兵源招募如此之快,崔长史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功劳的。只要本都尉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最后这句话当然只郭恪的客气话,可谁知崔耕马上就敲砖钉脚,趁势说道:“既然都尉大人这么强烈要求下官说,那下官就说了。实不相瞒,下官从小就喜欢好铠甲,好兵器,简直是见了就挪不动步子。昨天让宋根海借了您亲卫陈有明的铠甲来看看,您猜怎么着,我是越看越喜欢。您能不能…能不能…就把那套铠甲送我啊?您再给他淘换一套呗?”
跟郭恪讨要这幅铠甲,自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封常清。
既然封常清喜欢这幅铠甲,如今这厮又被自己收归麾下,崔耕自觉顺手做个人情,还是能加固封常清的忠诚度的。
而且他也有自己小小的私心,如今郭恪一走,都尉府他成了话事人。如果身边有个身形彪悍,甲胄齐身的亲卫随身护卫着,走在清源城中……
那该是多么威风,多么有逼格啊!
尤其是往曹月婵那小娘皮的跟前一站,哈哈,那种感觉不要太酸爽了……
“送你一幅铠甲?”
郭恪眉头紧皱,迟疑道:“咱们都尉府初创,盔甲本来就不够,而你又是个文官儿,给你一副盔甲的话,恐怕难以服众。”
见着郭恪没直接拒绝就好,崔耕知道有戏,赶紧道:“文官怎么了?文官就不是咱们折冲都尉府里的一员?真到了关键时刻,我也能上阵杀敌!都尉大人,您想想,当初清源城的匪乱,还不是我带人平定的?谁不服,你让他也立这么一场大功呗。咱们只论功绩,不论其余!”
“只论功绩,不论其余!”郭恪眼中放光,道:“就凭你这句话,这副铠甲就是你的了。”
虽然崔耕不明白自己随口说出的“只论功绩,不论其余”,到底有什么好的,还是赶紧谢过了郭恪,把这事确认下来。
翌日,郭恪便早早率着新招募的新兵出了清源城,长驻仙潭村军营,操演人马。
崔耕则留守都尉府,隔三岔五采买粮食和蔬菜肉食往仙潭村送去。
没有了郭恪,崔耕自然就是都尉府里的话事人,一声令下无有不从,比当县尉的时候可威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