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结束和新的开始
周新在前来接他的红旗前驻足停留了片刻,抬头看了一眼阴沉的天空,然后走进车里闭上眼睛细细盘点这次的收获。
周新在离开的时候,对方给了一个个人的联系方式,并表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随时联系他。
如果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他靠自己又搞不定,可以联系曾主任。
曾主任在今天的会议现场是倾听落实的角色,但是放在外面,也是一方大佬。
周新也清楚,这次对方给予的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源是很庞大的一股力量,他甚至能够直接给未来要推出的华国半导体扶持政策提意见。
这次他相当于用过去的成绩、信用和未来的许诺共同预支了现在的权力。
这里的权力也可以看做是资源。
如果未来他无法将现在的许诺兑现,虽然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很难再获得类似力度的支持。
权力和责任是划等号的,永远都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力。
只要他能够把事情做好,周新相信这不会是他第一次来这里,未来来这里的机会会很多。
来这里的机会越多,他能做的事情也越多。
同时对于汉芯事件,他再无半点担忧,到了他现在这个段位,像汉芯这种事情,是绝对不会再发生。
在汉芯一号推出的时候周新就能直接把这个场子给掀翻。
连国企的资金管控系统都推出来了,和华国这帮国企体系里的弯弯绕绕相比,汉芯只能算小儿科。
周新后世从某些自媒体看到过一种说法,大致意思是汉芯是盗窃摩托罗拉的技术,如果再给这帮人一点时间,他们能够把摩托罗拉的芯片复刻出来。
问题在于从陈进回国到汉芯五号被揭露,长达五年时间,他既没有复刻出来,而且粗制滥造的手段非常低劣。
周新和梁孟松也寄希望于不那么正当的手段获得三星转移的技术,当年中芯国际成立后在做芯片代工的时候同样大量挖台积电的工程师,使用台积电未授权的技术。
这在商界属于比较常见的手段,这不道德,但是对于后发国家追赶过程中不得已的手段。像汉芯被诟病的点在于欺骗。
周新不仅在能量上能够揭穿汉芯,在实力上同样可以,陈进涉及的汉芯嵌入式dsp芯片,周新不需要靠三星的s系列芯片,靠关建英的从业经验和他来自未来的眼光,有三年时间能设计出远超汉芯的dsp芯片。
周新很快把思绪从汉芯上移开,因为这种小事已经不需要让他亲自下场了,他只要把事情来龙去脉和关建英说,并且把自己的人脉资源借给关建英用。
他相信关键鹰绝对能把陈进拿捏得死死的。
在和华国大佬聊过后,他对于对方有了新的认识。
在周新看来,对方在电子产业上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产业的理解广而深。
关建英在阿美利肯的硅谷从事芯片设计工作二十多年,如果没有周新的出现,他会成为市值两百亿rmb的半导体企业创始人。
绝对称得上顶级人才,同时兼顾了技术、专业度和管理能力,但是关建英对半导体的认识是局部的,只是局限在他要做的事情,怎么样能够做好。
而大佬能够结合华国实际和全球经济形势,点透当下华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对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有某种程度的预见性。
关于周新想做的事情,对方能够迅速联想到其他的领域应用上,甚至提前了好几年有了银联的概念。
一旦有了银联,结合电子支付政策放开,华国在电子支付上会起步的更早。
至于为什么半导体产业不放在燕京,互联网产业大多集中在中关村,如果要学硅谷的形态,把半导体和互联网放一起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燕京缺水,半导体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申海以及长三角地区水资源丰富得多。
周新意识到,这几年是难得的黄金时期,半导体制程在193nm上迟迟无法实现突破,而他已经能够直接沟通到最上面。
他能够直接争取政策、资源以及一些独有的扶持,有了这些扶持周新有把握更快做出成绩。
这次见的这位大佬足够专业,对电子产业和产学研上都有深刻的认知,这就意味着周新一旦做出成绩,很容易争取更多的支持。
比如资金层面往半导体上面倾斜,提前培育国产的半导体产业链甚至实现突破。
一旦提前面临技术打压,更容易进行追赶,甚至提前卡住少数关键技术节点,让对方无法把华国的半导体产业链剔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