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越说越低,甚至夹杂了哭音。
少年反倒有点手足无措,知是方才拒绝得太武断,又不好唐突,只劝道:“你别哭呀。”
时娇果然停了抽泣,只剩肩膀轻颤。
少年将手里书卷搁在椅中,显然是听进去了,问道:“她隔日就离京吗?”
“是呀,婚事催得很紧。”
见少年仍自迟疑,时娇再接再厉,低声道:“家姐性子自幼娇弱,嫁的又是个莽夫,到了那种苦寒地方,定会吃许多苦头。京城里的东西她不好带,唯有这些吃食的味道能留个念想。姑娘家的婚事向来身不由己,这也是她唯一能奢求的。”
说着话,水汪汪的眼睛看向少年。
少年被她瞧着,心中微震。
不止为她的目光容色,更为她的言语。
他姓钟名隐,是玉妩的堂兄。
先前玉妩出阁时,他奉父母之命自扬州上京添妆,而后便留在了钟家,由钟固言引荐到书院读书。今日来这里排队,是因玉妩即将回门,钟夫人知她贪嘴,想求一顿八珍脍来讨女儿欢心。
钟隐知道后,早早就来排队了。
坐着的大半个时辰里,已有二十余拨人来过,见队伍已满,俱失望而去。也有跟他商量的,皆被钟隐断然拒绝。
方才时娇一张口,他不用听下文便知对方打算,下意识便回绝了。
谁知她会说出这番话?
姑娘家的婚事身不由己,她那可怜的堂妹不就是么?
心底的柔软似被戳中。
钟隐瞧着少女,心里迟疑挣扎。
诚然,他是很想给堂妹求得这顿八珍脍,作为回门兼生辰之礼的,否则也不会大清早就跑来这里排队。须知前面那四拨虽来得早,却都是高门仆从,为讨主子欢心,天没亮就来蹲着了。除去这些,就属他来得最早。
钟隐也对那牌子志在必得。
可眼前这少女……
远嫁边塞苦寒之地是何等情形,不用想都知道,这辈子既难回京,便不可能再尝到这味道。而玉妩虽也可怜,毕竟还在京城里,他既有心,改日再来排队,多试几次,纵能为她求得一顿。
至于生辰贺礼,另外用心准备似也无妨。
想来以伯母和堂妹的性情,得知这少女姐姐的遭遇,也愿意成人之美。
钟隐思量定了,终是颔首。
时娇见状,顿时破涕为笑,眼睫仍蒙着湿润雾气,唇角却已勾起,忙道:“多谢公子!公子这般宽柔和善,定能长命百岁,阖家诸事顺遂,福寿绵延!不知公子家住何处,改日必定登门拜谢!”
钟隐笑了笑,摆手道:“不必,愿令姐顺遂。”
说罢,自管携书飘然而去。
时娇站在屋檐下,目送他背影远去,轻轻屈膝为礼。
由头是假,但谢意却是真的。
时娇并非骄横之人,知道来这里求牌子的都是各有缘故,方才这般假哭言辞,也只是尽力而试——若对方当真有绝不退让的理由,她也不会强行逼迫,但若对方有周旋的余地,她自是很想为玉妩求得礼物,再重重的答谢对方。
没想到对方竟真的答应了。
时娇原就生于书香门第,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好感,瞧着他的背影,更觉亲切挺拔。不过对方既无意受谢礼,她也没派人去追问打扰,便就着少年坐过的圈椅坐下来排队等候。
从小到大,她还没这般苦等过。
但愿能令玉妩展颜。
*
钟隐离了桃源阁,便直奔钟府。
到得那边,同韩氏说了事情的经过,歉然道:“伯母嘱托的事,侄儿没能办好。只是那女子实在可怜,祖母常教导说要行善积德,侄儿便先成全了她。等下回放牌子时,侄儿再去排队,定为玉妩求来一顿。”
“无妨,无妨。”韩氏拍了拍他肩膀。
钟隐过意不去,仍觉歉然。
韩氏便又道:“我虽早早离了扬州,跟母亲相处得少,却没少听玉妩念叨。所谓缘法原就是玄妙的事,她住在京城里,那八珍脍何时吃不得?你也无需多费时,还是该以学业为重。她能回府,定已极为欢喜了,锦上的花不添也无妨。”
说着话,带他去钟固言的书房,顺道考问课业。
淮阳王府里,玉妩确实极为欢喜。
来到京城之后,她从未离开家这么久过。
出阁前笼罩在钟家头顶的阴霾道如今都记忆犹新,这阵子没传回去半点消息,父母定是极为担心的。还有时娇和魏婉仪,她俩都是操心的命,必定也没少为她担忧。这次回家相见,多少能令亲友宽慰。
——毕竟,如今这处境比她预想的要好很多。
玉妩迫不及待,每天掰着指头等日落。
终于等到四月十九这日,玉妩起了个大早,用完饭换好衣裳,将药膳的事跟孙嬷嬷交代妥当后,便由徐司闺陪着,动身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