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的方案固然不俗,但在八十年代还是有些过早了,所以才会在最后的评审中遇到那么大的争议,如果不是矶崎新一力坚持,扎哈肯定拿不到这个奖。
但是就算扎哈的方案征服了矶崎新,却也没有最终付诸实施,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山顶俱乐部并没有开始修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大概就是修建难度的问题了,对于八十年代的香江乃至全世界来说,扎哈的方案都太难了。
一名建筑设计师,方案做得再优秀,最终却没能建成,那就太遗憾了,或许这也是扎哈此后一直只能当纸上建筑师的重要原因吧?她的设计理念太超前了,现今的建设水平完全达不到,一直要等到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她那些奇思妙想才能成为现实,然后从维拉特消防站开始,扎哈的作品开始遍布全球。
那么,对于竞赛的主办方来说,他们到底需要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呢?虽然他们委托了矶崎新等人担任评委,但是遇到他们中意的建筑,也一定会施加影响力吧?如果评委一致认同某个方案,甲方的意见或许并不重要,但是在评委们出现极大分歧的情况下,甲方的意见说不定就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贝聿铭在设计中银大厦中的经历给林楼带来了灵感,对于香江这些富豪来说,风水一定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之一。
别说土生土长的香江人了,就算是在香江的外国人,待久了也难免会受到影响,港督卫奕信就曾向贝聿铭投诉,说中银大厦的尖角正对港督府,煞气太重,后来经风水大师指点后,通过种植柳树的方式化解了。
汇丰银行为了抵挡中银大厦的煞气,专门在屋顶摆了两个形似“大炮”的吊臂对抗中银大厦的“尖刀煞”。
而林楼恰好也在读大学时候学过建筑风水,风水虽然迷信,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有道理的,比如绿化、隔绝噪音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许多学校的建筑系都开设了建筑风水的课程,去其糟粕用其精华,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风水。
而且,在具体的建筑实践中,这玩意儿也是有大用场的,比如甲方提出某项意见设计师又不愿意修改,从专业的角度解释起来太麻烦,那么就用风水当借口好了,“x总,您说的的确有道理,但是这么一改就破坏风水了,恐怕会对您产生不利影响啊!”
然后丢出几个玄里玄乎的风水名词,甲方说不定就缩了,能够帮建筑师节省下大量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早点顺利地完成项目。
香江本土的建筑设计师肯定是懂风水的,但是他们的水平有限,设计不出太好的作品来;而扎哈的作品固然精妙,却和风水毫无关系,如果自己能在做出足够惊艳的建筑方案的同时,又在其中融入风水元素,那么,就必然有很大机会拿下这个奖项。
林楼现在很高兴,没想到来和贝聿铭聊了聊,却有这样的收获,有了这个想法,他感觉自己获奖的希望又大了几分。
贝聿铭询问林楼对这个项目的意见,林楼称赞了几句,却没有把后世中银大厦的成品方案拿出来,上次香山饭店是因为原本就有重大缺陷,而如今中银大厦的设计已经近乎完美了,至于贝聿铭现在担心的那些小问题,日后他都会妥善解决。
林楼可不好意思拿他的成果来向他邀功,所以只是稍微提点了一句,“既然是风水方面的问题,那就请位风水师来帮忙解决好了!或许他们能拿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贝聿铭倒是也没有失望,因为他以为林楼才刚刚接触到这个项目,并不像香山饭店那样准备了多时,要是一下就看出问题反而奇怪,于是点点头道,“嗯,你的办法不错,回头我找几位香江有名的风水师过来聊聊好了。”
这下妥了,不管是煞气的问题,还是x型结构的问题,这些风水师肯定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毕竟他们可是靠这个吃饭的。
陪贝聿铭吃了顿饭,林楼就告辞离去,出来后他也没急着先回去,而是在街上转了转,买了些香江这边流行的风水书籍。
风水传承悠久,自然而然地分化出诸多流派,比如杨公风水术、正五行风水术、大三元易理派等等。
这些流派或是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或是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九宫等相生相克理论,大体相似却又各有不同,不同的地方流行不同的风水术,要是弄错了恐怕会适得其反。
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江这边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风水师,他们所学各不相同,然后经过数十年的演化,又诞生了许多新的流派。
比如香江四大风水师之一的李居明原本学习的是玄空飞星风水术,玄空飞星派把元运分开为三元九运,而每运占二十年,每六十年为一元,上元分有一、二、三运;中元分有四、五、六运,下元分有七、八、九运;三元九运共有一百八十年了。
在不同的运势中,玄空飞星的方式不同,这样为同一房屋看风水所得出的吉凶结论就不同;其后他又融入了佛学的一些东西,每年卖吉祥物卖得不亦乐乎。
同为四大风水师之一的麦玲玲,则擅长讲属相流年运势,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东西,为报纸杂志撰写风水命理专栏在电台、电视台主持玄学节目,甚至还参演影视剧,在香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等回去的时候,林楼和徐家平带了一堆小电器还有服装、化妆品、文具之类的玩意儿,至于那些风水书,则让司徒宝云帮忙邮寄,这玩意儿还是稍微有点忌讳的,自己带回去过海关的时候引起什么麻烦就不太合适了,渣打银行倒是不担心这些。
回到四合院里,将东西分发一番,除了他们之前让带的,林楼还每人都送了点小礼物,倒是不一定很贵,就是在北京这边不好买而已,现如今大家出去一趟不容易,回来的时候帮忙带些东西也是一种习惯,要是啥也没带也有点不合适。
几位老师收到礼物都很高兴,不过他们也没忘了正事儿,感谢过林楼和徐家平,简单看了看礼物之后就赶紧问道,“怎么样,这次的地块儿有什么特色?好做不好做?”
“这次有多少人报名?有没有听说有那些比较厉害的建筑师参赛?”他们或是问起了地块的情况,或是打听起了竞争对手的情况。
“截止到目前为止,大概有一两百名建筑师报名,现在距离截止时间还早,估计最终报名人数肯定会超过三人!不过大家也不要有什么压力,因为如今报名的也只是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设计师而已,并没有发现什么太厉害的选手。”林楼知道,如今中国的建筑师在面对外国竞争对手的时候往往比较缺乏自信,所以他安慰道。
如果让他们知道竞争对手中有一位日后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他们肯定会担心的;至于报名的人数林楼也隐瞒了,实际上这次比赛一共吸引了超过1700名选手参赛,最终评委团收获了539份设计方案。
“两百名参赛选手?这要是每人出五百美元报名费,那十万美元的奖金救回来了啊?感情主办方办了比赛,最后还有得赚?嘿,资本主义社会的人还真会做生意啊!”这个数字到时在他们的预想之中,所以并未引起多大的波澜,李庆熙甚至还开起了玩笑。
“也不能这么算,十万美元只是奖金而已,还有给评委的酬劳,报销他们的食宿费用,还有颁奖仪式等等,光靠咱们的注册费肯定是不够的。”林楼帮他们算了一笔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举办这样的比赛有助于帮他们打响名声,他们的确是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