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贤思阁内, 强哥、黄石和简英三个人闲聊,连续好几次早朝以后,他们逐渐发现了与电视剧里不同的地方, 不是每天都要早朝, 每次早朝的官员人数都不太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三个人闲得无聊, 开始对照着电视剧的内容,轮流向魏璋提问,并逐渐意识到电视与历史的天壤之别。
比如,上朝和廊下食, 魏璋耐心给他们解释,按大郢律法,国都城内的官员,三品以下每个月逢一、五日参朝;三品及以上的官员, 每月一、五、九日参朝。
而职位比较重要的官员,文官五品以上, 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和太常博士这些,被称为“常参官”,每次早朝都有他们在列。
凡是参加早朝的,差不多要在凌晨三点起床, 赶到永乐宫外拿着鱼符签到。
这个时间,夜禁还没结束,路上不可能有卖早食的摊位;所以, 凡是参朝日,绝大多数官员都饿着肚子上朝。
朝会结束以后,官员们就一起聚集在宫殿飞檐和廊庑下, 负责办食的光禄寺会送来的“廊下食”,给晕了小半日的大脑和饿瘪的身体提供能量。
外派的三个人听完, 原来如此,就继续琢磨其他事情去了。
……
太子殿□□恤官员,也知道“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是最可笑的念头,所以最近的“廊下食”都挺丰盛。
只可惜,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半个月的官员们累得双眼发直,内里揣着无数心事,吃起来味同嚼蜡。
明面上,太子只是暂代生病的润和帝执掌政务,但就最近所有的事情都表明,太子已经是大郢的一国之主。
因为润和帝连平衡之术都不用了,太子要罚谁要换谁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以前官员们觉得太子温润如玉,处理起事务来不紧不慢;直到“恢复健康”的太子再次出现,他们才知道这位殿下有多么深藏不露。
官员们像被架上磨的驴,绳子拴得很牢根本逃不掉也不想逃,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替君分忧,高效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彻查“大小般若寺”的进展刚过半,太极殿内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新面孔。
这些新面孔让六部尚书心有余悸,他们都在各部做事多年,平日丝毫不起眼,也没有靠山,什么苦累差使都是他们的,偏偏像牛马一样毫无怨言。
历练多年获得升职的他们,不论上官安排什么职位,做起来都得心应手,想刁难都没法子,像被埋没的人才。
更让人心惊的是,六部合作从来都是接洽繁琐,费时费力还推三阻四,朝堂上整日争吵不休,下了朝表面一团和气打着各自的算盘。
也不知道为何,合作的事情到了他们手里却易如反掌,似乎什么人都能立刻找到,什么事情都能很快解决,效率又提高许多。
于是,常参官也好,六部尚书也罢,分明感受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不让自己被比下去。
办事效率再次卷出新高度。
公示的内容就更加考验文官笔力,他们非常聪明地分割开了“灵验的寺庙、被册封的张天师和僧侣们”,简而言之就是,寺庙是好的、众仙仍然会保佑,但寺中僧众借佛之名做下太多无良之事。
真是人神共愤!
这样的舆论导向,既保住了润和帝的颜面,又不会动摇百姓们的信仰之心。
毕竟神佛与润和帝怎么会有错呢?
三个狱内的僧侣寺众按各自犯的事情,判了挨板子、流放和斩首示众。
关在大牢里许久的张天师,被绑在京兆府门前公审,瘦骨嶙峋的看不出半点仙气,白发白须脏污不堪,一双眼睛空洞无神,丧家之犬也不过如此。
先是京兆府尹的师爷,逮了两名狱吏,指出他们偷摸给张天师送吃送水,才让绝食明志的张天师活到现在。
围观的百姓一片哗然,说好的餐风饮露得道天师呢,怎么就成了肉胎凡人?
首先,一位道长上场,指出张天师十多年前归入道门,是自己的弟子,大肆敛财、欺骗百姓被发现,事情败露后逃出道门。
这位道长说完,还出示了作废的道家度牒,上面的名字真是张鼎。
紧接着,又有三位寺庙住持上台证明,张鼎曾在各自寺庙修行,但既懒于做功课,又满嘴谎言,都被自己逐出山门,同时也出示了作废的佛教度牒,名字仍然是张鼎。
然后,又一位僧人上台,拿出度牒自证身份,是张鼎同期的般若寺僧人,说他如何诓骗住持,结交官员,为自己造势,最后气得师父身亡,成了般若寺住持的事情。
台下围观的百姓再次哗然,什么得道天师?什么佛教道教双修?张天师竟然是个大骗子。
之后,就是张天师治下的六位护法,还是一样,先有人讲述他们出家前的恶行恶状,然后再有人证物证控诉他们欺诈、强占房屋田地、随意提高田租……
尤其是他们在般若寺的厢房内设置机关,欺骗普通僧人“他们睡觉无形”的把戏,也被揭穿。
一件件,一桩桩,人证物证流水一样呈上,又在师爷的安排里下台。
公审三日后,将张天师和六大护法的十大恶行公布于众,先是在国都城游行一日。
游行时,国都城的百姓们追随游行,一路扔烂泥巴、泼污水,民愤化成实物。
一天游行下来,张天师和六大护法们人人体无完肤,伤痕累累。
京兆府尹见百姓们相信,张天师和六大护法都是骗子,给他们判了斩立决。
人头落地的那一刻,围绕着大小般若寺的许多玄妙都成了泡影,消散在人群里。
公告贴满全城,有人专门站在公告旁,从早到晚地读,目的很简单,让更多人知道。大小般若寺僧众的恶行恶状,被更多百姓知晓。
大小般若寺的许多良田都在城外,佃农们闻讯赶来,听了一遍又一遍,知道不用再缴高额税租,开心地当街跳起舞来。
被逼成佃农的、被占了家产和良田的百姓,领回了自己的田契和房契,在公示榜旁边痛哭流涕,房子和田地都回来了,可是烧死在大火里的至亲们连尸骨都没有。
痛哭的人群里,就有下山作证的柳巧和刘阿婆,她俩冷眼看着护法挨打、套上枷锁流放……堵在心中的恶气,一日出尽,失去的家人不能再见,但她们不用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百姓们都在京兆府门前跪谢,感谢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位官员秉公执法。
至此,太子与润和帝合作的“灭佛”,表面上已完结,但暗地里还在追查与张天师关联紧密、并从中获利的官员,包括被幽禁的锦王和贤妃。
……
新旧交替是大势所趋,六部官员除了忙还是忙。
官员们守口如瓶,对家人也不会透露一星半点,以前令人放松的“廊下食”,现在也觉得有些难熬。
但是,官员们的上报却更加频繁,无他,没有机会摆烂,又没法糊弄太子,所以只能在太子面前争功,显示自己的价值。
比如,礼部官员刚刚呈报,加试的春闱报名已经结束,共有五千多考生报名,考试场所与人员调度已经全部完成,只等四月中旬开考。
兵部官员立刻呈报,武试报名已完成,考场和考生也都准备完毕,只等各地选送的武人到达国都城,就可以开始武试。
总之,凡是太子殿下交待的事情,都在以不可思议的进度提前完成,而这高效工作背后的压力、筹谋、调度的辛苦,冷暖自知。
官员们不停地卷,太子殿下更加高效,高效得令他们头疼,整天都觉得累。
大病初愈的太子却始终精神奕奕,处理政务得心应手,连飞来医馆开出的药都一顿不拉地吃了(当然,电子药盒功不可没)。
以至于“廊下食”经常吃到一半,太子殿下就要召见;每到召见,官员们必须搁下手中的碗筷,急走去见。
今天也不例外,但到了太极殿,却听到“胡粉引起慢性中毒”这样惊悚的事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郢官员们对自己的容貌也有要求,除了个别天生肤白貌美的,几乎人人敷粉,极个别的也曾全身敷粉,朝会时空气也是芬芳的。
但是,替太子治病的张医师和周奉御,潜意识觉得什么都可能伤害他,所以敷粉这桩事情从未出现在太子眼前,太子妃成亲以后,只要医师说过对太子无益的东西,就弃之不用,包括香粉。
因此,太子非常幸运地成了永乐宫内极少数从未涂过粉的人。
太子是轻松了,官员们听完下意识摸脸,紧接着就是一身冷汗,谁知道铅是慢性毒药呢?
当下,秦国公出列:“太子殿下,您打算如何处置?”
大郢的英粉与胡粉两大产业有丰厚的利润,胭脂水粉的铺子到处都有,关系到铅矿与作坊的生存,以及背后无数人的生计。
太子已经想好对策:“首先,让百姓知道胡粉对身体有害,舞者乐伎表演禁止全身涂敷;其次,让所有铺子增加英粉的使用,减少铅粉的售卖;最后,让铅矿减产……”
简而言之,不会一刀切,会循序渐进地减少铅粉使用。
至于如何才能研制出无毒又好用的英粉,胭脂水粉铺子的掌柜一定会绞尽脑汁推出新款,就交给时间。
太子这些举措很快以公文的形式,邮差携带公文发布到整个大郢。
官员们还悬着心:“太子殿下,那敷了胡粉的呢?”
有些官员敷了十几年胡粉,冷汗不止。
太子回答得也很爽快:“自觉病重的可以请假上山,飞来医馆的医仙们有法子减轻,胡粉有毒也是大医仙提醒陛下的。”
官员们面面相觑,这种高效办公,恨不得吃住都在太极殿的形势下,谁想请假治病就是不想干了,替补名单那么长,眼巴巴地盯着的人更多。
一时间,官员们互相使眼色,最后也只是找了更衣的由头,把今早上的敷粉都洗干净。
等他们更衣完毕,互相打量时才发现,大部分人的脸色都有些灰暗,在心里直打鼓的同时,又很快投入到堆积如山的公务之中。
太子回到书房,想知道魏璋在国子监授课的进度,随口一问:“东宫冼马何在?”
无人回应。
太子诧异地抬头,凑上前来的是内侍官明镜。
明镜恭敬行礼:“启禀太子殿下,东宫冼马出宫去了,还带上了旅贲军,说是要去救人。”
“救人?”太子搁了手中的笔,望着明镜。
“魏七郎君魏璋的昆仑奴来送来一张纸条,东宫冼马收到后就带了一队旅贲军走了。当时,殿下正在与群臣商讨事宜,所以请奴转告。”明镜说完,将纸条呈到太子面前。
太子自然认得魏璋的字迹:“安善坊救病人,骨折的舞姬华秋燕、摔伤的邻居陈氏阿婆和赵四婶。”纸条背面是极小的字迹,说明华家和邻居的艰难。
看完以后,太子难得皱了眉头,张天师和六大护法已经处决,为何这种胡言乱语还能在安善坊盛行?属实是余毒难消了。
也许东宫冼马也觉得不对,才亲自带旅贲军去安善坊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