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国的武装干涉支持下,齐国总算老实了,列国诸侯一看,鲁国得到了晋国老大哥的全力庇护,自然也高看鲁国几眼。
尤其是澶渊会盟后,鲁国接连迎来了喜事,如邾国被鲁国揍了一顿后,邾国大夫居然带着两个封邑投靠鲁国。
现在是曹国。曹国作为春秋十二诸侯之一,且又是伯爵姬姓诸侯,居然再次朝见鲁国。
可以说,周边列国诸侯中,曹国与鲁国的关系非同一般。公元前555年,为了帮鲁国出头,晋国组织联军讨伐齐国,曹国国君曹文公亲自率军参战,且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结果牺牲于平阴之役。
其子曹滕继位为曹国国君,即曹武公。曹武公自即位以来,每年都亲自朝见鲁襄公,这让鲁国非常感动。
前面我们说过,曹国与鲁国的地位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姬姓兄弟诸侯,但曹国甘愿在鲁国面前把自己降低一个等级,这对鲁国来讲,曹国确实太有礼貌了。
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为曹伯多说几句好话。鲁襄公一直这样想,所谓的多说几句好话,一是向晋国老大说,二是向天子说。
此时的鲁国,既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晋国面前的红人,又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诸侯。
唉,有眼光的国家都在图谋着富国强兵搞发展改革,这也是这些国家在春秋以后进入战国仍旧能够顽强存活下来的根本原因。靠着抱大腿以及祖上功德而受封的爵位、地位等就能够安享太平的国家战略,在后来血淋淋的现实面前,那只能是一个幻想。
当然,现在的鲁国是需要这样的大腿,也需要这样的政治地位。随着世仇邾国几乎不敢再发多少声音,强敌齐国基本被打趴下,曹国国君都亲自来朝见,鲁国的外部环境貌似非常好。这一切,当然得感谢晋国。
所以,鲁国几乎每年都要与晋国发生点直接关系,不是参加晋国组织的国际会盟,就是赴晋国朝见。
鲁襄公几乎都要亲自参加,尤其是赴晋国朝见,除非鲁襄公实在太忙或者生病,不得已派出重臣带着大把财物去晋国。否则,肯定是鲁襄公亲自出面。
赴晋国朝见,理所当然地列入鲁国每年度的重点工作计划。鲁国的公卿大夫们,也将能够赴晋国朝见作为自己的立功机会。
这一次,是卿大夫臧孙纥得到了赴晋国朝见的机会。
我们刚刚讲过,此时的鲁国有一个客观问题,那就是盗贼横行。臧孙纥是鲁国卿大夫,更是大司寇,缉拿盗贼是其重要主体责任。
但当季孙宿提醒他要认真履职时,臧孙纥居然晃着脑袋搬出一套“念兹在兹,释兹在兹”的理论,来为自己开脱,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但季孙宿胸中那点墨水确实干不过臧孙纥,所以被臧孙纥这套高深的礼论和理论给驳了个面红耳赤。
也因为如此,季孙宿对臧孙纥非常有意见,这个意见的结果就是在背后说一些这个老学究的坏话。
要知道,臧孙纥作为臧氏家族宗主,虽然个子矮小,但饱读诗书,聪明透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鲁国的公卿大夫们在臧孙纥面前都不敢讲理论。
由于臧孙纥能够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而说出其内在联系,将道理说得极为通透,甚至往往准确推测其发展结果,被认为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故在鲁国民间,臧孙纥获得了“圣人”之誉。
公元前551年春,臧孙纥意外获得了赴晋国朝见的机会。这个意外,当然是鲁襄公自己无法亲自出差之故。
鲁襄公为何不能亲自赴晋国朝见晋灵公?原来,鲁襄公刚刚参加了由晋国主持的商任会盟,这次会盟是晋国要求中原列国诸侯统一思想,不得接纳叛逃的晋国卿大夫栾盈。
这便是晋()
国历史上的栾盈之乱,关于晋国这档子内乱的事,我们接下来会讲。由于鲁襄公刚从商任之盟中回国,又逢正月,年度内一大堆事要安排,所以赴晋国朝见的事,就交给了臧孙纥。
臧孙纥当然很高兴,人一高兴往往会得意。臧孙纥带着满载财物的车队出发了,但不巧刚到鲁国重镇御邑就遇上了大雨,只好选择避雨。
当时御邑大夫为御叔,御叔本是臧孙纥的朋友,同样也是学富五车,两人年轻时经常喝茶论道,指点时事。但如今的臧孙纥已经贵为鲁国卿大夫,而自己仍旧是一邑大夫,御叔当然有些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