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不够强大,当然只能走向灭亡。
冉国被灭后,国人四处流散,有的到了南方的沈国,有的到了齐国、宋国、鲁国等周边列国。
冉耕是鲁国郓城人,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人,姬姓,冉氏,名耕,字伯牛,出生于公元前544年,比孔子小七岁。
对了,孔丘现在几岁?
到公元前526年时,孔丘26虚岁,冉耕应是19岁。
冉耕早就听说了孔丘,知道这是一位国君都亲自送鱼以祝贺生子的贤人,知道孔丘为求父母合葬在五父之衡停棺打听父亲墓地,也知道孔丘在儒术方面非常有成就。
年轻的冉耕,与孔丘一样,祖上极其显贵,但如今没落为士。
不管如何,大家仍旧都是贵族。既然是贵族,那自然得有贵族的风范。
这个风范,应该就是知书达礼。
孔丘的知书达礼在当时被广泛流传,冉耕听说孔丘在曲阜阙里开办私学,就慕名前往,拜孔丘为师。
对了,孔丘辞去了在季氏家族的工作,当了专职老师,难道不收学费吗?
当然收的,否则岂不是要饿死?
据说,孔子的学费为束修,据说是指十条腊肉。那意思就是只要有人给孔子十条腊肉,孔子就收其为学生了?
至少笔者不这样认为,虽然孔子后来自己说,只要束修即可招为学生,并认真教育。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
但笔者认为,孔子这话的意思就是,关于学费多少无所谓,哪怕因为经济困难,只是一点点,如十块腊肉,自己也会认真教导的。
如果真按一学生十块腊肉标准收费,整个孔府,岂不是堆满了腊肉?
还有,当时又不是象现在的家教一样,每小时多少学费,或者每天每个月多少学费。
一旦成为孔子的学生,那是终身制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孔子明码标价,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学费是三块腊肉。
当时有学生就觉得老师钻到铜钱眼里了,问为何非得要收学费,对有些困难的学生难道不能减免学费吗?
孔子严肃道:连三块腊肉都不舍得的人,你指望这种人会传播我的思想吗?
这个故事应该是杜撰的。
而且可以相信的是,并非谁都有资格成为孔子的学生。学生选择老师,老师当然也要选择学生。
对一些意志不坚定、不愿成为儒家弟子的学生,相信孔子先生也不屑教导。
孔丘办私学,收学生,象冉耕这样的好学生,孔丘当然是很高兴成为其老师的。
冉耕对老师的学说是真学真信真用,而且从中受益良多。
到后来,他把自己的两位兄弟冉雍和冉求都引入孔门,一家三兄弟都成为孔子的学生,也是一桩美谈。
必须注意的是,在孔子的三千儒家弟子中,冉氏三兄弟的地位非常高,我们在后面有机会慢慢讲来。
好了,现在就让孔子慢慢办学吧。
对了,有人要说孔子是三十岁才开始办私学,因为孔子说过他自己是三十而立,这个立就是指自己创业办学。
也许可能差不多吧,我们不争论。